声音
铁道游击队》片断,观察武工队战士判断距离火车远近的方法。 播放电视《奇妙的海底世界》片断,聆听海底世界各种动 物发出的声音。 播放宇航员在月球行走的资料片断,观察宇航员交流信息的方式。 探究课题:声音要靠介质传播。 活动三: 活动目标:体验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活动准备:水、塑料袋、真空玻璃罩、闹钟、抽气机等。 活动过程: 把正在响的闹钟用塑料袋包住,放进水中,听声音的情况。
堂交流:由学生回答观察到的现象并叙述原因。 ( 2)演示实验:如图二所示,观察和描述 图一 课堂提问:当低频扬声 器发声时,纸盆前方的烛焰会有怎样 的反应。 为什么。 ( 3)发声体振动在空气中的传播 演示实验:弹簧形成的疏密波 提问:①当用手推动长弹簧的一端时,请你叙述观察到的 现象。 ②当疏密相间的形状在弹簧中传播时,弹簧的每一 图二 圈是否一直向另一端运动。
传播的。 二 、选择题 ,应采取的办法是 : ( ) A、把弦拉得紧些。 B、把弦放松些。 C、增加发声部分的长度。 D、用更大的力拉琴 . ,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 : ( ) A. 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B. 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C. 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 3. 医生在诊病时使用听诊器,听诊器 : ( ) A、能使心脏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 B、能改变心跳的频率
二、选择题 8.(多选)关于声音的发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振动慢的物体不能发声 ,声音在下列三种介质中传播速度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海水、空气 B. 铝、空气、海水 、铝、海水 、海水、铝。 当你在旷野里大声唱歌时,不如在房间里大声唱歌听起来响亮 .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 ,使原声加强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15 ℃时,你要想听到自己的回声,你到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 m m
简称为 介质。 思考题 : 如果没有介质,例如在真空中声音 能否传播。 板书: 声音是靠 介质 传播的。 二、声音的传播: 声音能靠一切固体、液体、气体等物质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常简称为 介质。 板书: 声音是靠 介质 传播的。 真空不能 传播声音。 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 几种物质的声速( m/s) 空气( 15℃ ) 340 海水( 25 ℃ ) 1531
( 2) 低于 ______ 叫次声波,高于 20200Hz 叫 _____。 ( 3) 次声波和超声波有哪些应用。 总结: 超声波和次声波: ( 1) 、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 20HZ 到 20200HZ。 (2)、人们把高于 20200HZ 的声音叫超声波,把低于 20Hz 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3)、应用: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都能产生次声波,有些次声波对人体有害。 应用解释
在发声时也在振动。 (实验观察法、谈话法、讲授法) 由老师总结,对实验进行总结,加深对声音的产生的认识。 (讲授法) 互动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提出猜想,接着进行实验验证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注重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过程。 发声的音叉激起水波 发声的音叉弹起乒乓球 4 新课教学 ( 33分钟 ) 探究二:声音的传播 ( 1)实验体验: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衣架
A :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 (例:钓鱼时大声说话会把鱼吓跑;把一根管子伸进海水下,可以听见远处船只航行的声音;海豚在海中的叫声能被人听见。 ) B: 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例:在某一间教室敲暖气管,一座楼的每个教室都能听到敲击声;古代人打仗,先锋官 把耳朵贴地听一下,就能听到远处敌军行进的声音;在课桌一端很轻的敲击一下,在另一端耳桌面就可以清楚的听见敲击声,而不贴桌面就听不见。 ) C
Hz 60Hz 65000Hz 1000Hz 120200Hz 150Hz 150000Hz ( 1)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 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 20~ 20200Hz. ( 2)频率高于 202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频率低于 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 3)动物的听觉范围通常和人不同,有些动物对高频声波反应灵敏,有些动物对低频声波反应灵敏。 (
声音在液体中能否传播呢。 设计实验、探究新知 你还知道哪些现象也能说明液体可传播声音吗。 请说说看。 一位学生在教室门 口 对着纸杯轻声说话(不让教室内部的其他同学听到),请 教室另一端用 听筒接听的同学告诉大家听见什么了。 “土电话”,也称“传声筒”,由中国人最早发明,是电话机的原型,曾为人们的交流和娱乐立下过汗马功劳。 有 专家建议中国将“ 土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