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你见过用烧杯做这样的演奏吗。 别用 不同的力 敲同一个烧杯,烧杯所发出的声音相同吗。 有什么区别。 声音大小不同 ——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实验 提出问题 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 你观察到了什么。 重击 鼓声大 鼓面下凹幅度大 再来一个小实验 ——敲鼓 轻击 鼓声小
一些乐器如何发声的: 二胡:靠弓与弦之间的 摩擦产生振动 而发声。 笛子:靠管内的 空气振动 而发声。 我们可以听到身边同学的讲话,可以听到美妙动听的音乐,还可以听到远处汽车的喇叭声,那么我们不仅要问: 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呢。 实验三 : 玻璃罩中放一个小电铃 ,接通电源 ,我们听铃声。 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走 ,我们再听铃声有什么变化 ? 进过分析论证 ,试验说明 : 声音可以在
亲用爱浇灌着孩子,用耐心哺育着孩子的感人故事。 边上那些美丽的文字“孩子将我带回人类的原始起点,在漠漠穹苍和茫茫大地之间我正在亲身参与那石破天惊的‘创世纪’„„” 书 的《序》 —— “ 蝴蝶结 ”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
②当疏密相间的形状在弹簧中传播时,弹簧的每一 3.作业: ( 1) 思考与练习 — 2。 ( 2)预习声波的传播,收集有关现代声纳技术的应用。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找出共同点 分组实验: 如图一所示,将薄橡皮膜绷紧在杯口上,在上面撒一些泡沫塑料屑,敲动盆子,观察所看到的现象并 推测其中的原因。 课堂交流:由学生回答观察到的现象并叙述原因。 分别提出问题后让同学们讨论回答。 作业: ( 2)
海水( 25 ℃ ) 1531 空气( 25 ℃ ) 346 铜(棒) 3750 软木( 25 ℃ ) 500 大理石 3810 煤油( 25 ℃) 1324 铝(棒) 5000 蒸馏水( 25 ℃ ) 1497 铁(棒) 5200 • 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一般来讲 V固 V液 V气。 • 同一种介质中,温度不同,声速不同。 几种介质中的声速( m/s) 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
全体学生。 做此实验值得注意:抑制学生情绪,保持教室安静,不能误把空气传来的声音,当作桌面传来的声音。 实验需要在 教师 的主导下,实现学生自主探究。 接着老师拿一个事先做好的 “土电话 ”,(两个一次性纸杯和一根棉线制成的 “土电话 ”),介绍 “土电话 ”的使用,老师问:谁想上来试一试。 学生个个跃跃欲试,课堂效果不难预测。 就此鼓励学生自制 “土电话 ”。 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的教学中。
验一 : 一个同学轻敲桌子一端,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子另一端上 . 现象: 另一个同学能听到声音 . 结论: 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固体能传声。 实验二 : 结论: 液体能传播声音 实验三 : 结论:真空不传声。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声音不能传播。 (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 ) 声音的传播条件: 声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 三、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
听听, 秋的声音, 走进秋, 大树抖抖手臂, 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 “ 刷刷 ” , 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 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秋的声音, 听听, 在每一片叶子里, 秋的声
音乐厅, 你好好地去听 秋的声音。 听听,雨的声音, “ 嘀嗒,嘀嗒 ” 是雨点落到房顶 在弹琴 听听,雨的声音, “ 沙沙,沙沙 ” 是雨点落到草丛 在跳舞 郭子杨 郑思哲 听听 雨的声音 一条条小溪 向东流去, 留下 一阵阵 快乐的歌声; 一群群鱼儿 浮出水面, 送来 一串串 美丽的圈圈。 听听, 走进雨, 走进 这无边的 音乐厅, 你美美地去听 雨的 声 音。 听听, 春的声音, 小蝴蝶
声的音叉在水面上激起水花 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音叉 铅笔在白纸上留下波浪线 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桌面 桌面发声时细砂会跳动 发声的桌面在振动 桌面 桌面发声时水面上会激起水波 发声的桌面在振动 得出结论: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引导解决: 1.指导学生看教材 12 页图 1. 1 13 页 1. 12,是什么物体在发声。 为什么会发声。 2.我们能把声音记录下来吗。 学生讨论:(教师指导点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