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气,注意声音的变化。 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瓶子里,注意声音的变化。 探究声音的 传播 实验一:真空装置中的音乐声。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探究声音的 传播 水 波 声音在空气中是以 波 的形式传播的 • 请两个同学来用老师制作的电话,来进行一次秘密交谈。 注意你们的谈话不要让其他同学听见。 探究声音的 传播 实验二:土电话 • 将衣服架悬空挂在细绳的中间,另一名同学用铅笔轻敲衣服架时,你听到了什么。
观察到的现象。 (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探究声音的乐趣,培养科学探究中的事实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过程,在观察、比较、讨论、交流中理解“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观察比较发声物体与不发声物体的区别,发现声音产生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锣、鼓、尺子 、橡皮筋装置、音叉、乒乓球、铁架台、演示台、哨子、课件、记录单、彩色粉笔头等; 学生材料:尺子
,齐读。 二、自学课文,聆听秋声 , 那我们应该怎样学习略读课文呢。 那我们赶快来读一读“阅读提示”,看看提示中对我们的自学提出了什么要求。 读,首先要把这首诗读正确、读通顺,自己练习一下好吗。 : 出示词语, 先自己读读。 全班试试。 4.认识了生字,朗读课文就少了许多的障碍,现在吴老师再让大家读课文,相信一定会读的很流利,试试吧。 一边读一边思考: 这首诗都写了哪些声音呢。 , 师相机板书。
查出金属零件内部的裂纹等隐患。 ( 3) 超声振荡:去污、清洗、雾化、消毒。 利用超声波还可以做很多事。 例如用它使清洗液产生剧烈的振荡,以便把细小物品表面的污物除掉,用它清洗眼镜片更显出优越性。 医生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胆结石,使之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 现在,很多空气加湿器也采用超声波对水进行雾化,加湿空气。 此外,超声波还具有杀菌作用,能杀死潜伏在种子身上的某些病菌和虫卵。 超声加湿器
声音 人耳 介质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许多科幻电影都有在太空 中战斗的场面。 你认为在太空中能听到爆炸的声音 吗。 说说你的理由。 探究活动 声音以 声波 的形式向外传播 探究活动 声音具有 能量。 回顾一下 你今天学习的内容。 (三种)各举一例。 举一个例子。 1.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 ,它们一
00Hz 15Hz 50 000Hz 60Hz 65 000Hz 1000Hz 120 000Hz 150Hz 150 000Hz 小 资料小 资料 发生次声波的现象还有: 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以及某些机器工作 …… 还记得吗。 在本章开始时“大象可 以用人类听不到的‘声音’进行交流”。 这是因为,大象的语言对人类来说是一种 次声波。 核爆炸 导弹发射 次声 火山 地震 海啸 次声
仅要问: 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呢。 感受 : ,能否听到声音 通过我们亲身的感受 ,可以知道 : 声音 _____ (可以 /不可以 )在 固体中传播 . 可以 声音 _____ (可以 /不可以 )在 液体 中传播 . 可以你能否找到其他可以在固体液体传播的例子。 实验三 : 玻璃罩中放一个正在播放音乐的手机 ,我们听声音。 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走 ,我们再听声音有什么变化 ? 声音的传播
次声的 危害 核爆炸 导弹发射 次声 火山 地震 风暴与海啸 次声 二、响度 声音的 强弱 叫做响度。 物体在振动时离原来位置的 最大距离 叫振幅。 响度与 振幅 和 距离 有关 易混淆点提醒 响度不同于音调,它是指声音的 大小 响度还与 距发声体的远近 及 声音是否分散 有关,距发声体越近,声音越集中,那么声音损失就越少,响度就越大。 课堂小练习 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
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蜜蜂的声音。 蜜蜂和蚊子翅膀的振动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内,而蝴蝶翅膀振动频率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 提示:蝴蝶翅膀的振动频率小于 10Hz,而蚊子的翅膀振动频率为 500—600Hz。 分别用大小 不同的力敲 音叉 , 音叉 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同时观察 乒乓球 被弹开幅度有什么不同。 ——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实验 提出问题 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重击 鼓声大
象。 声音多次反射 小资料: •为什么有时能听见回声 , 有时又听不见呢。 •听到回声的条件是什么。 •离障碍物至少要多远。 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 ,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 原声 回声 如果不到 , 则回声跟原声混合在一起 , 使原声加强。 要能区别自己的拍手声和高墙反射回来的回声 , 你至少要离高墙多远。 解:要区别出原声和回声,两者时间必须间隔 t= 空气中的声速可取 v= 34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