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教师给出两幅图片让学生观察对比 .然后 提出 问 题: ( 1) 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吗。 全等的两个图形一定成轴对称吗。 ( 2)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着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全等吗。 这两个图形对称吗。 然后 小组讨论,填写表格,总结得出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 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轴对称图形 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区别 个图形 个图形
问题,简单的问题由学生相互解决,教师梳理紧扣课文重点的问题,全班讨论解决。 2. 张钰哲发现新小行星后做了些什么。 想到了些什么。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指导学生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抓重点词、句,如:“惊喜万分”“令人兴奋” “极不寻常”“久久不能平静”等,通过讨论、交流,细细体会
出示图谱,教师示范唱《小青蛙》。 首先, 老师把《小青蛙》这首歌 曲画成了一张张图谱,等一下我们看着图谱,就能把这首歌唱出来了。 请小朋友先听老师来唱一遍。 引导幼儿观察图谱,熟悉图谱所代表的的歌词内容。 小朋友们看一看,这些图谱画的是什么。 老师唱的是哪一幅图谱。 熟悉歌词, 幼儿跟着老师有节奏地 念 歌词。 (可两遍) 1 现在我们 看图谱, 跟着老师有 节拍 地念歌词 ; 老师念 完 一句
二、认真观察,小组讨论,了解数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书中第 2— 3 页的画面。 这是什么地方。 你认为它美丽吗。 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图上的物体分别有多少。 (先小组讨论,互相说,教师深入到小组里了解情况,并且在个别组里探讨数数规律,然后再请小朋友说) 评价:你认为你们组有什么优点,别的组呢。 三、继续观察,小组交流,了解认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第 2—— 3 页的图画
认识物质的性质与制法的关系。 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理解。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 1)做练习一 加深理解 【问题】实验室制取氧气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 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 锰酸钾 +二氧化锰 +氧气 指导学生如何完成探究实验报告表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仪器的连接。 怎样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如何装入固体试剂。 试管口内为什么要放一团棉花。
读一读。 二、 理解课文 播放下雪课件 ① 请小朋友们先把眼睛闭上,有一天早晨醒来,你睁开眼睛看见这样的风景,你最想说什么。 ② 大朵大朵的雪花从空中飘落下来,给大地盖上了厚厚的棉被,等雪停了,你最想去雪地里干什么呢。 ③ 下雪了,有这么多好玩的游戏,你高兴吗。 请你高兴地读一读。 (下雪啦,下雪啦。 ) (强调“。 ”要读的更加高兴 ) 了解雪地里的小画家们的爪子的不同形状
道长十几米,宽不过 1 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 “爬山前 ── 爬山时 ── 爬山后 ”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四、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 师范写 “辫 ”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五、布置作业 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生字、词。
你还能举出含有这样规律的例子吗。 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规律。 这个规律是普遍存在的, 这个规律在数学上叫做乘法分配律。 (板书) ( a+ b) c=a c+ b c 应用规律。 ( 80+4) 25 35 72+35 28 三、巩固练习: 根据运算定律,在( ) 里 填上适当的数。 (10+ 7) 6=( ) 6+ 7( ) 8( 125+ 9) =( ) 125+( ) 9 7 48+ 7
么身份。 当你拥有公民身份时,你会关心国家的独立吗。 为 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老师的引导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 学生交流、讨论,激发学生的积极合作精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 课堂巩固 : 古希腊 思想家柏拉图说“我们环绕着大海(爱琴海)而居,如同青蛙环绕着水塘。 ”这说明古希腊文明勃兴的最重要的客观条件是 ( A) A、山峦 海洋 B、河流 山川 C
色相环、对比色、补色”。 我们生活的环境里,因为有了鲜艳的色 彩对比,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丽。 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在色彩中对比最强烈、最鲜明的颜色。 我们称两个相互作为补色的颜色为对比色。 ( 2)师出示色彩的对比图片课件。 学生了解色彩知识,感受。 ( 3)欣赏和分析 A、欣赏民间年画,谈一谈运用了哪些对比色。 说一说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B、绘画中色彩的运用(进入绘画色彩的运用版块)。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