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3专题滕王阁序并诗内容摘要:

应麟《困学纪闻》卷十七 )。 此外,与之相近的联句还有: “ 旌旗共云汉齐高,锋锷与霜天比净 ” ( 后魏释僧懿《平心露布文》 ) ; “ 浮云共岭松张盖,明月与兰桂分丛 ” ( 《唐德州长寿寺舍利碑》 )。 但都不及王勃此二句贴切自然,流丽飞动,有很强的艺术穿透力,千百年后仍能震荡人心。 3. 找出文中富有蕴味的警句并作品味。 明确: ①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 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 前者高度概括了江南各地的繁华富庶,后者形象地说明了南昌一带人才济济。 ②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作者将 “ 老 ” 和 “ 壮 ” , “ 穷 ” 和 “ 坚 ” 从相反相成中统一起来,突出了 “ 贫贱不能移 ” 的美好节操。 这是全文中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 历来有志之士对自己的理想总是能尽 量克服一切困难执著地追求,即使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 东汉马援云: “ 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 王勃在此化用,强调 “ 失路之人 ” 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 王勃此时怀才不遇, 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 句中 “ 老当益壮 ”“ 白首之心 ”“ 穷且益坚 ”“ 青云之志 ” 现均可作成语使用。 ③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 表达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后的深沉的悲哀和孤独,也反映了 “ 失路之人 ” 共有的悲哀和孤独。 方法点拨 1. 指导诵读 , 幻灯片展示《骈文文句的诵读方法》。 骈文文句的诵读方法 诵读的停顿关系到语气的准确性,本文是骈文,都是偶句,字数或四或六,少数七字句。 ① 四字句的读法有 “ 二二式 ”。 ② 六字句的读法 大致有五种: “ 三三式 ”“ 一五式 ”“ 二二二式 ”“ 二四式 ”“ 一二三式 ”。 ③ 七字句大致有四种读法: “ 三四式 ”“ 二一四式 ”“ 二三二式 ”“ 二二三式 ”。 四字句的读法只有一种模式,如:南昌 /故郡。 长句子的读法则不限一种,如六字句可以有五种读法: ① 孟学士 /之词宗;访风景 /于崇阿。 ② 临 /帝子之长洲;穷 /岛屿之萦回。 ③ 钟鸣 /鼎食 /之家;谁悲 /失路 /之人。 ④ 响穷 /彭蠡之滨;气凌 /彭泽之樽。 ⑤ 抚 /凌云 /而自惜;幸 /承恩 /于伟饯。 七字句可以有四种读法: ① 襟三江 /而带五湖;潦水尽 /而寒潭清。 ② 龙光 /射 /牛斗之墟;宾 主 /尽 /东南之美。 ③ 台隍 /枕夷夏 /之交;秋水 /共长天 /一色。 ④ 都督 /阎公 /之雅望。 2. 反复诵读第二部分 , 当堂成诵。 第 3 课时 合作探究 一 、 作为一篇急就于庆典活动中的序文 , 《滕王阁序》中有不少出于应景客套的溢美之辞 , 请从文中找出。 明确: 1. 赞南昌 现在的南昌是我国东部与中部交接处的一个省会城市。 余秋雨曾用这样的一句话来概括他对南昌的看法:恕我直言,在我到过的省会中,南昌算是不太好玩的一个。 ( 《青云谱随想》 ) 可是在王勃的笔下,南昌 却变成了是一座历史悠久 (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 ) 、位置险要(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台隍枕夷夏之交 ) 、物产丰富( 物华天宝 ) 、人才辈出 ( 人杰地灵,俊采星驰 ) 、人烟繁盛祥和富庶 (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 ) 的千古名城。 2. 捧阎公 当时洪都郡都督阎公是怎样的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我们不得而知 ( 想必也不会有什么特殊政绩,不然各类史书上怎么连他的名字都不肯留 )。 但在王勃的笔下,阎公着实了得:都督阎公之雅望, 棨 戟遥临。 这一 “ 棨 戟遥临 ” 是不是让我们想起了横槊赋诗的曹操呢。 在后文 中王勃又称阎都督之府为龙门,还把阎公对自己的赞赏称作 “ 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 惭 ”。 3. 夸嘉宾 阎公身份尊贵,庆典活动隆重热烈,那么来参加这次活动的嘉宾自然也不会是等闲之辈。 王勃在文中也不忘抬举他们。 “ 宾主尽东南之美 ” “ 胜友如云 ”“ 高朋满座 ”“ 腾蛟起凤 ”“ 紫电青霜 ”“ 气凌彭泽之樽 ”“ 光照临川之笔 ”“ 接孟氏之芳邻 ” 这些溢美之词谁听了都会乐开花。 4. 褒盛宴 这样一次盛大的宴会,花了阎都督不少银两。 王勃也不得不对之赞赏有加。 说它 “ 四美具,二难并 ”。 说宴会中演奏的音乐是 “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 另外还用 “ 盛宴难再;兰亭已矣 ” 来感叹这次盛会。 二 、 其实王勃来参加这次盛会 , 并没有得到阎都督的邀请 , 而且在参加这次宴会之前作者正遭受了仕途的沉重打击。 所以此刻作者的心情并不像他在文章第四段中所说的那样 “ 遥襟俯畅 , 逸兴遄飞 ” , 而是既沉痛又酸楚。 他这种心情在文章后几段中隐隐约约地有所反映。 请从文中找出。 明确: 1. 人生苦短、盈虚有数的顿悟 面对欢乐无限的宴会,王勃既想 “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 ,又感叹 “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 人生苦短是古代文人在欢聚时的常见心态,曹操 “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 ;王羲之 “ 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 ;苏轼 “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 王勃的特别之处在于 “ 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 据说,王勃曾撰《周易发挥》五卷,对推步历算尤其精通,曾作《大唐千岁历》。 中国古代的术数之学,强调天地万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定数,人的命运也是自己无法控制的,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观。 王勃的这两个句子表明他深受术数之学的影响,这是他内心的悲凉的根本。 2. 众人皆乐我独悲的孤苦 “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 这里的 “ 关山难越 ” ,既指来南昌的路途,也指作者自己的人生之路。 人在受挫折时最需要得到别人 的理解和同情,可世态炎凉,遭遇挫折的人却往往感到别人在远离 自己。 孤独无依中的悲凉心境彻底透露出来。 举目无亲,没有人理解,这种感受岂止一天两天。 3.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的感叹 “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 ,这是人生的普遍规律,更是王勃二十几年人生的真实体验。 他不到十四岁赴考高中,授朝散郎,成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 可后来却因为戏为《檄英王鸡》而被逐出英王府。 处于集会场合,王勃不宜过分渲染自己的个人痛楚,只好借冯唐、李广等名人来安慰自己,并用 “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来勉励自己。 4. 壮志难酬 、舍国为家的痛苦抉择 “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 有怀投笔 ” 却 “ 无路请缨 ” ,两句话说尽了壮志难酬的痛苦。 “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 是古代文人的处世之道。 既然仕途遭受挫折,那么我还是到父亲那里去享受天伦之乐吧。 所以 “ 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 并不是王勃的真实意愿,而是他万般无奈之下的痛苦抉择。 不仅如此,他还要把自己的痛苦隐得更深,带着满脸欢笑说自己 “ 喜托龙门 ” ,说阎某人是自己的知音, “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 ” ,王勃作序,可谓曲尽衷肠。 能力提升 找出文中涉及的主要典故 , 并谈谈其作用。 1. “ 徐孺下陈蕃之榻 ”。 明确: 引用该典故,意在照应篇首 “ 南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