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
时鸣春涧中。 (以声写静) (二) 抑扬、顿挫、起伏、跌宕、波澜 【 情感 】 悲喜张弛 …… 【 形象 】 明暗洪细 …… 破阵子 辛弃疾 ← 马作的卢飞快,(扬) ← 弓如霹雳弦惊。 (扬) ← 了却君王天下事,(扬) ← 赢得生前身后名。 (扬) → 可怜白发生。 (抑) 建功立业,忧国忧民, 伤生怀远,别绪离情, 孤独失意,怀古伤今, 山水佳趣,喜乐从容, …… 奇特、新奇、奇诡 ……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反语 北齐二首 李商隐 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巧笑知堪敌万机,倾城最在著戎衣。 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 一、举例说明古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衬托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互文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双关 采莲子(其
泉声咽危石, 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 安禅制毒龙。 你认为这首诗的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 2020全国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试析张籍此诗中写了生活中的那个寻常的细节。 表达了他什麽样的感情。 高考命题方向 04上海 赤 壁 杜庠 水军东下本雄图,
比拟、 ______、夸张、 ______、通感、 ______、借代、 ______、反语、反复等。 表现技巧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 _____、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 ________、以动写静、 __________(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_____(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
用了这 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步骤一 )。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 草虫鸣 ” 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步骤二 )。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步骤三 )。
笺无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 晏殊 《 蝶恋花 》 不忍登高临远 ,望故乡渺邈 ,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 ,何事苦淹留 ! ―― 柳永 《 八声甘州 》 ,置身于高山或高台之巅 ,实际上也是置身于无垠的空间与永恒的时间交集之点 .面对无垠的空间 ,人会愈来愈真切地感受到个人被放在天地间的渺小。 因此登高极易引发怀才不遇 ,壮志未酬之悲 . 陈子昂的 《 登幽州台歌 》 :
的,因此哪一次打开房门的概率均相等,故 P ( A 1 ) =15. (2 ) 记 “ 三次内打开房门 ” 为事件 A 2 ,它可以分解成三个子事件 B 1 ,B 2 , B 3 ,其中事件 B 1 是第一次就把房门打开,其概率 P ( B 1 ) =15; 事件 B 2 是第二次把房门打开,其概率 P ( B 2 ) =15;事件 B 3 是第三次把房门打开,其概率 P ( B 3 ) =15
所有可能结果 数 n; ( 2)计算 事件 A包含的可能结果 数 m. 2163)(。 2163)( nmBpnmAP1 3 5 2 4 6 问题: 掷一粒均匀的骰子落地时向上的点数为偶数或奇数的概率是多少呢。 结果共有 n=6个,出现奇、偶数的都有 m=3个,并且每个结果的出现机会是相等的,故 设用 A表示事件“向上的点数为偶数“;用 B表示事件“向上的点数是奇数” 同时掷 两粒
有解的情况并求概率 例 2 把一颗骰子投掷两次,第一次出现的点数记为 a ,第二次出现的点数记为 b ,给定方程组 ax + by = 3 ,x + 2 y = 2. (1) 试求方程组只有一解的概率; (2) 求方程组只有正数解 ( x 0 , y 0) 的概率. 解析: (1) 当且仅当 a ≠b2时,方程组有唯一解.因 a =b2的可能情况为: a = 1 , b = 2 ,或
有可能结果 数 n; ( 2)计算 事件 A包含的可能结果 数 m. 2163)(。 2163)( nmBpnmAP1 3 5 2 4 6 问题: 掷一粒均匀的骰子落地时向上的点数为偶数或奇数的概率是多少呢。 结果共有 n=6个,出现奇、偶数的都有 m=3个,并且每个结果的出现机会是相等的,故 设用 A表示事件“向上的点数为偶数“;用 B表示事件“向上的点数是奇数” 同时掷 两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