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
A. 逐渐减少 B. 逐渐增大 C. 先逐渐增大,而后减少 ,而后增大 ◇ 热稳定性 Na2CO3受热不分解 , NaHCO3加热超过 100℃ 即开始分解 ,温度升高 ,分解加快。 在溶液中 50℃ 即分解 2NaHCO3 === Na2CO3 + CO2↑+H 2O △ 热稳定性 Na2CO3 > NaHCO3 思考 : 如何除去 Na2CO3中混有的 NaHCO3杂质 ? 如何除去
( 1)该反应属于哪一种反应类型。 ( 2)指出反应中的还原剂和还原产物 ( 3)分别用双线桥、单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 ( 4)当有 氯气反应时,被氧化的氨气的 物质的量是多少 ( 5)当有 电子转移时,反应了的氨气的 物质的量是多少 ( 6)比较氯气和氮气的氧化性强弱 下列物质中: ① 食盐水、 ② 一水合氨、 ③ 液氯、 ④ 液态氯化氢、 ⑤ 干冰、 ⑥ 碳酸钙、 ⑦ 乙醇、 ⑧ 氢氧化钡、
径在 1 ~100nm,小于可见光的波长,能使光波发生散射。 溶液也发生光散射,但由于溶液中粒子的直径小于 1nm,散射极其微弱。 所以,光束通过胶体时产生丁达尔效应。 而通过溶液则没有。 普遍存在的现象 布朗运动 (动力学性质 ) 在超显微镜下观察胶体溶液可以看到胶体颗粒不断地作无规则的运动。 在外加电场作用下 , 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向电极 (阴极或阳极 ) 作定向移动 的现象 , 叫做电泳
l ⑶写出氨气分别与硫酸和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思考 : ⑴为什么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和蘸有浓盐酸 的玻璃棒不接触就能反应,并放出白烟。 ⑵ NH4Cl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 ⑷浓氨水遇浓硫酸、浓硝酸也都会产生白烟吗。 随堂实验 从氧化还原角度来研究氨气 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什么。 氨气具有什么性质。 4NH3+5O2 == 4NO+6H2O 氨与氧气的反应 催化剂 (氨的催化氧化
混合型晶体 晶体与 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 说明: – 晶体自范性的本质:是晶体中粒子微观空间里呈现周期性的有序排列的宏观表象。 – 晶体自范性的条件之一: 生长速率适当。 自范性 微观结构 晶体 有(能 自发 呈现多面体外形) 原子在三维空间里呈 周期性有序排列 非晶体 没有(不能自发呈现多面体外形) 原子排列相对无序 在宏观上 ,晶体有别于橡胶、玻璃、琥珀
A (1)图甲为中学化学教学中所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_______________。 (A)HCl和 H2O (B) O2和 H2O (C)NH3和 H2O (D)CO2和 NaOH溶液 B ( 2)在图乙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 ( ) (A)Cu与稀盐酸 (B)NaHCO3与
高 合金 耐高温、强度大 合金 耐腐蚀 思考题: 为什么合金的性能与纯金属有很大的差异呢。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合金有铁合金、铝合金、铜合金等,这些合金的组成是怎么样的。 请阅读课本 P48 ~ 51页。 金属与合金的结构比较: 新型合金 储氢合金可用于以H2为燃料的汽车。 由钛、钒、铁、铝组成的钛合金常用于制造飞机的起落架 喷气式飞机的发动机片是由镍、铁、碳和钴组成的镍合金制造的,能承受
① C生成的速率与 C分解的速率相等。 ② 单位时间内生成 C的物质的量与 C分解的物质的量相等。 ③ 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A, 同时生成 2n molC; 或单位时间内生成 3n mol B, 同时生成 2n molC。 ④ A、 B、 C三种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 ⑤ A、 B、 C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不再变化。 ⑥ A、 B两种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再变化。 ⑦
下列反应放出热量 Q Q2的大小 A: 2H2(g)+O2(g)=2H2O(g)+Q1 2H2(g)+O2(g)=2H2O(l)+Q2 分析:反应物的状态,数量和生成物的数量都相同,但由于 气态水转化为液态 要放出一定数量的热量 ∴ Q2> Q1 B: S(g)+O2(g)=SO2(g)+Q1 S(S)+O2(g)=SO2(g)+Q2 例题: 在同温、同压下,比较下列反应放出热量 Q Q2的大小
Mn 25锰 Fe 26铁 Co 27钴 Ni 28镍 Cu 29铜 Zn 30锌 IIIB IVB VB VIB VIIB VIII IB IIB He 2氦 B 5硼 C 6碳 N 7氮 O 8氧 F 9氟 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