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钠的化合物(苏教版)内容摘要:
A. 逐渐减少 B. 逐渐增大 C. 先逐渐增大,而后减少 ,而后增大 ◇ 热稳定性 Na2CO3受热不分解 , NaHCO3加热超过 100℃ 即开始分解 ,温度升高 ,分解加快。 在溶液中 50℃ 即分解 2NaHCO3 === Na2CO3 + CO2↑+H 2O △ 热稳定性 Na2CO3 > NaHCO3 思考 : 如何除去 Na2CO3中混有的 NaHCO3杂质 ? 如何除去 NaHCO3溶液 中的 Na2CO3? 碳酸及碳酸盐热稳定性规律 : 可溶性正盐 > 难溶性正盐 > 酸式盐 > 碳酸 Na2CO3 > CaCO3 > NaHCO3 > H2CO3 ◇ ▲ 2NaHCO3 === Na2CO3 + CO2↑+ H 2O △ 168 62 62 106 固体减轻 某同学做 NaHCO3受热分解实验 ,称取 NaHCO3加热一段时间后 ,发现澄清石灰水 (足量 )变浑浊了 ,于是停止加热 ,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 ,请你分析 NaHCO3是否完全分解 ?澄清石灰水中生成沉淀多少克 ? = x 解 :设参加反应的 NaHCO3质量为 x 168 x 62 = 解得 :x= 答: 差量法 ◇ 阅读课本 P33 Na2CO3和 NaHCO3 具有哪些用途。 思考 , 加入 HCI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 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CO32吗。 Na2CO3, NaHCO3 和 NaCI。 三、氢氧化钠 性质 ① 白色固体,易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热,有强腐蚀性 ②强吸水性、易潮。高一化学钠的化合物(苏教版)
相关推荐
亚军队兵变 捷克 1989年 11月游行 1989年 10月,布达佩斯人民沿多瑙河游行 一、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 戈尔巴乔夫改革 东欧剧变 1991年“ 819事件”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掌权 过程: 1991年 12月 25日 19时 32分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降落 戈尔巴乔夫下台 独联体国家图 苏联解体 二、和平与动荡并存 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局势出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2HClO == 2HCl + O2 光 思考 3:漂白粉和漂白液有哪些用途。 三、 二氧 化硫 生成: S + O2 == SO2 点燃 性质 物理性质: 无色 有 刺激性气味 的 有毒 易溶于水的 气体 化学性质: 水溶液有酸性 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与碱反应 还原性 SO2+O2— SO3 氧化性 SO2 + Cl2+ 2H2O=H2SO4+2HCl SO2+ 2H2S==
保护的金属作为正极,另外找一金属性比被保护金属的金属性强的金属作为负极。 例如在船舶外壳、锅炉内壁安装若干锌片,可以保护钢铁设备。 (2)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应用电解原理,让被保护的金属作为阴极,惰性电极作为辅助阳极,接上直流电源。 如钢闸门可以用此法防止腐蚀。 3. 无防护条件的腐蚀 有一般防护条件下的腐蚀 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条件下的腐蚀 外接电源的阴极保护法条件下的腐蚀。 【 基础题二
O2↑ 易溶于水 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与酸反应 与碱反应 与某些盐反应 Na2CO3+2HCl= 2NaCl+H2O+CO2↑ CO32+2H+=H2O+CO2↑ NaHCO3+HCl= NaCl+H2O+CO2↑( 快 ) HCO3+H+=H2O+CO2 ↑ Na2CO3+Ca(OH)2= CaCO3↓+2NaOH Na2CO3+NaOH不反应 2NaHCO3+Ca(OH)2=
NaAlO2+2H2O Al(OH)3+OH =AlO2 +2H2O 物质 碳酸钠 碳酸氢钠 俗名 色态 溶解性 滴加酚酞 热稳定性 ∆ 纯碱、苏打 小苏打 白色粉末 细小白色晶体 稳定,受热难分解 2 NaHCO3== Na2CO3+ H2O +CO2↑ 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三、常见的盐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变红,颜色 深 变红,颜色 浅 都易溶于水, 但碳酸钠溶解度 碳酸氢钠溶解度 大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