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叉
则 组 织 工 序 , Φ 15H8 孔 及 端 面 采 用 回 轮 式转 塔 车 床 和 专 用 夹 具 加 工 ,在 一 台 机 床 上 完 成。 其 优 点 是 :工 艺 路 线 短 ,减 少 了 工 件 装 夹 次 数 ,易 于 保 证 加 工 面 的 相 互 位 置 精 度 ,需 要 的 机 床 数量少,减少工件在工序间的 运 输 , 减 少 辅 助 时 间 和 准 备 终 结 时 间
绪 论 3 也应考虑不断改进现有加工方法和设备,推广新技术,提高工艺水平;此外,还要考虑一些其它因素,如加工表面物理机械性能的特殊要求,工件形状和重量等。 该零件所需的加工部位为:拨叉 10 小头孔右端面(整个拨叉的右端面)、拨叉叉口左端面、拨叉 叉口内部两侧面和下端面、 10 小头孔以及小头孔端 的槽、钻 HM 7110 — 的螺纹孔。 平面的加工 由参考文献 [3]表 可以确定
L2+L3)/nw x f=( min) L=(650)/2= L1=L2=0、 L3=0 工序 II 精车 下底面 1) 已知粗加工余量为。 2) 进给量 f. 根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 , f=--1 车床说明书 f= mm/r 计算切削速度 按《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表 ,切削速度的计算公式为(寿命选 T=60min) V=Cv/(Tm178。 ap xv178。 f yv) 178。 kv
列竖式:计算工序尺寸 A: 增环: 30 减环: 10 + 0 封闭环: 20 0 只有 A 的基本尺寸为 30,上偏差为 ,下偏差为 是才的保证 M8 螺纹的位置。 A 工序 14: 切断。 工序 15: 检验 工艺路线方案二 工序 1:钻Ф 22 的孔。 工序 2:绞Ф 22 的孔,保证表面粗糙度。 工序 3: 以Ф 40 的上平面为基准加工下表面。 工序 4: 以Ф 40 下表面粗铣下表面
粗铣叉口 19 两内侧面 工序八: 精铣叉口 19 两内侧面 工序九: 铣槽 粗铣 面 铣 面 铣 面 工序十: 精铣 面 工序十一: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毕业设计(论文) 第 11 页 攻螺纹 M10x1H7 工艺路线比较 上述三个工艺路线,路线一是先加工孔,然后加工孔两侧面 ,路线二是把孔加工放到最后,由于孔的加工要求比较高,与底面的垂直度要求也较高,并且是很多尺寸的设计基准。
8H11槽 立 铣 刀 游 标 卡 尺 51 51 1 1 30 5 9 6 460 460 124.2 82.8 0.82 1.2 湖南工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极其自动化专业 机 械 加 工 工 序 卡 片 生产类型 中批生产 工序号 VII 零件名称 拨叉 零件号 零件重量 同时加工零件数 1 材 料 毛 坯 牌 号 硬 度 型 式 重 量 HT200 HB170~241 铸 件 设 备 夹 具
r。 由于所选进给量 f 远小于 39。 f 及 f ,故所选 f 可用。 ②确定切削速度 v 、轴向力 F、转矩 T 及切削功率 mP 根据参考文献 [2],表 2815,由插入法得 17 / minvm表 , 4732FN表 N M表 , kW表 泉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 文) 由于实际加工条件与上表所给条件不完全相同,故应对所的结论进行修正。 根据参考文献 [2],由表
kk SvMvv , 2.uv , 0pv , 32.m , min180T ,zmmf z / , 12Z ,将以上数据代入公式: m i n/142 mv c 确定机 床主轴转速: m in/3611000 rd vn wcs 。 根据《简明手册》表 ,选择 nc=300r/min,vfc=390mm/min,因此,实际进给量和每分钟进给量为:
的冷却速度为 20~ 60℃ /h。 最终热处理工艺制度的制订 淬火工艺制度的制订 加热速度 加热温度 保温时间 冷却速度 90~ 100℃ /h 760~ 780℃ 油淬 ( 1)加热速度 加热速度与退火时的加热速度相同,加热速度选择为 90~ 100℃ /h。 一般在空气炉中的加热比在盐浴炉中加热要高 10~ 30℃,采用油、硝盐淬火介质时,淬火加热温度比用水淬火时要提高 20℃左右。 (
75 mmv fc 。 因此实际切削速度和每齿进给量为 计算基本工时 式中, ylL , mml 40。 根据表 ,入切量及超切量mmy 9 ,则 mmL 49940 ,故 工序 2 粗铣端面 A min/ 00 000 mndv cc πzmmznvf cfczc / 75 m fm vLtfm vLt 辽 宁 工 程技术大学课程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