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6140车床拨叉831007机械加工工_艺规程设计中批生产_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列竖式:计算工序尺寸 A: 增环: 30 减环: 10 + 0 封闭环: 20 0 只有 A 的基本尺寸为 30,上偏差为 ,下偏差为 是才的保证 M8 螺纹的位置。 A 工序 14: 切断。 工序 15: 检验 工艺路线方案二 工序 1:钻Ф 22 的孔。 工序 2:绞Ф 22 的孔,保证表面粗糙度。 工序 3: 以Ф 40 的上平面为基准加工下表面。 工序 4: 以Ф 40 下表面粗铣下表面。 工序 5:铣φ 40 上平面,保证表面粗糙度 工序 6:粗镗Ф 55的孔。 工序 7:半精镗Ф 55 的孔,保证表面粗糙度。 12 工序 8:粗镗Ф 55孔的上端面 , Ф 73。 工序 9:半精镗 Ф 55 孔上端面,保证表面粗糙度。 工序 10:粗镗Ф 55 孔的下端面 , Ф 73。 工序 11:半精镗 Ф 55孔下端面 ,保证表面粗糙度。 为保证设计尺寸在工序 6 工序 9 应进行尺寸链换算 . ( 1)确定自由公差等级(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 P27 页 表 ——24) ( 2)确定封闭环,工序尺寸,尺寸链图 列竖式:计算工序尺寸 A: 增环: 50 0 减环: 25 0 20 封闭环: 5 由计算可得 A的基本尺寸为 5,上偏差 .为 ,下偏差为 时,才能保证设计尺寸。 A 13 工序 12: 钻锥孔Ф 8及 M8 底孔。 工序 13:攻丝 精绞Ф 8 孔,保证粗糙度。 为保证加工 M8螺纹时,工序基准与定位基准重合,进行尺寸链换算 . ( 1) 确定自由公差等级(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 简明手册》 P27 页 表 —— 24) ( 2) 确定封闭环,工序尺寸,尺寸链图。 列竖式:计算工序尺寸 A: 增环: 30 减环: 10 + 0 封闭环: 20 0 只有 A 的基本尺寸为 30,上偏差为 ,下偏差为 是才的保证 M8 螺纹的位置。 A 工序 14: 切断。 工序 15: 检验。 14 工艺方案的比较及分析 上述两方案 :方案一:是先加工内孔φ 22, 再以φ 22 孔为基准加工φ 55 内孔 ,而方案二:先镗孔φ 55,以底面及φ 22 外圆面为基准,再以φ 55内孔及上平面加工φ 22 孔。 由零件图可知φ 22 孔的设计基为准φ 55 孔的中心线,所以加工φ 22孔时定位基准最好为φ 55 孔的中心线,可保证其加工的位子精度,符合 中 批生产要求 ,方案二较为合 理。 最终工艺路线 工序 1:钻Ф 22 的孔。 工序 2:绞Ф 22 的孔,保证表面粗糙度。 工序 3: 以Ф 40 的上平面为基准加工下表面。 工序 4: 以Ф 40 下表面粗铣下表面。 工序 5:铣φ 40 上平面,保证表面粗糙度 工序 6:粗镗Ф 55的孔。 工序 7:半精镗Ф 55 的孔,保证表面粗糙度。 工序 8:粗镗Ф 55孔的上端面 , Ф 73。 工序 9:半精镗 Ф 55 孔上端面,保证表面粗糙度。 工序 10:粗镗Ф 55 孔的下端面 , Ф 73。 工序 11:半精镗 Ф 55孔下端面,保证表面粗糙度。 工序 12: 钻锥孔Ф 8及 M8 底孔。 (以φ 40 上平面及φ 22 的内孔为基准) 工序 13:攻丝 精绞Ф 8 孔,保证粗糙度。 工序 14: 切断。 工序 15: 检验。 (四)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 圆柱表面工序尺寸:前面根据资料已初步确定工件各面的总加工余量,现在确定各表面的各个加工工序的加工余量如下: 15 加工 表面 加工 内容 加工余量 精度等级 工序 尺寸 表面粗 糙度 工序余量 最小 最大 φ 55 IT12 铸件 CT12 048 粗镗 IT12 052 半精镗 IT10 055 φ 20 IT7 钻 20 IT11 020 18 扩 IT10  粗铰 IT8  精铰 IT7 022 16 平面工序尺寸 工序号 工序 内容 加工 余量 基本 尺寸 经济 精度 工序尺寸偏差 工序余量 最小 最大 铸件 CT12  01 粗铣φ 40孔下端面 58 1。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