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高三化学二轮专题(10)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精选练习内容摘要:

2、、 ,因为碘离子和氯离子所带电荷相等,所以消耗碘离子个数等于生成氯离子个数,如果碘离子完全被氧化生成氯离子, 、 的个数之比为 5:37:3,所以还有部分亚铁离子被氧化,根据 2+2,消耗 生成 的个数相等,要使 、 的个数之比为 7:3,则有一半的 消耗,微粒个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设 、 、I 的物质的量分别是4据 2I +离子完全被氧化消耗 e 2+完全被氧化消耗 1气,所以有 气参加反应;还有 2参加反应,则通入氯气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中剩余的 物质的量之比=:4,故选 A2、某温度下,将氯气通入氢氧化钾溶液中,反应后得到氯化钾、次氯酸钾和氯酸钾的混合溶液,已知被还原的氯原子与被氧化 3、的氯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4:1,则溶液中 )A1:3 B10:3 C 2:3 D1:2【答案】A【解析】3、现有盐酸、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钡溶液和新制的氯水四种溶液,可以一次把它们区别开的一种试剂是( )色石蕊试液 案】C【解析】紫色石蕊试液遇盐酸变红,遇 H)2溶液变蓝,遇 液无变化,滴入新制氯水中,先变红后褪色。 4、有一混合溶液,其中只含有 、I -(忽水的电离),其中 r -、I 34,向该溶液中通入氯气,使溶液中 1,则通入氯气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中剩余的 物质的量之比为(已知:还原性 e 2+)( )A71 B72 C73 D74【答案】C 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最新海量 5、红溶液中通入 液褪色,生成的无色物质不稳定,加热后红色复原,正确;C、向淀粉 液中滴人几滴氯水,氯分子与碘化钾溶液反应生成碘单质,碘遇淀粉变蓝,正确;D、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 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溶液先变红后褪色,但加热后紫色不复原,错误。 考点:考查物质的性质及实验现象。 8、下列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 的溶液:、+、 、2Bc(H +)=1102 1 的溶液:、+、2-、2C含有大量 的溶液:K +、+、 、D含有大量 的溶液:2 、H +、+、I 【答案】C【解析】根据题中所给的信息,结合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分析,本题考察的是离子共存问题。 9、为实现中国 2000 年消除碘缺乏 7、场上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其中月饼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食品。 为防止月饼的腐败,在包装盒内有一小袋子,里面的物质可能是( )A. 高锰酸钾 B. 次氯酸钠 C. 铁粉 D. 生石灰【答案】C【解析】12、下列气体中,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是( )A. B. C. D. 案】温度下将 液中,反应得到 的混合液,经测定与 浓度之比为 13,则 液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元素与被氧化 3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215 B113 C31 D41【答案】D 【解析】氧化产物为 和 还原产物为 ,设 和 质的量分别为 3 3x、3 x, 物质的量为 y,据电子守恒,有 x53 x y, y16 x,则被还原的氯元素与 9、应的有关判断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 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常见金属单质化学性质的熟悉程度,该题的关键是熟练记住常见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然后灵活运用即可。 16、为了证明在实验室制备 发出来,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按要求回答问题。 (1)请根据甲同学的意图,连接相应的装置,接口顺序:b 接_,_接_,_接 a。 (2)U 形管中所盛试剂的化学式为_。 (3)装置中 4)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实验有缺陷,不能证明最终通入 了确保实验结论的可靠性,证明最终通入 同学提出在某两个装置之间再加装置。 你认为装置应加在_之间(填装置序号)。 瓶中可以放入_。 【答案】(1)efdc(e 和 f。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