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22课雨霖铃2内容摘要:

② 竟无语凝噎 ——要稍重、稍停,并读出哽咽之声、冷涩之感(人物情感的高潮)  ③ 念去去 ——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 ④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何处”要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 朗读 1.你觉得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 2.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词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这个内容呢。  本词最大特点是 “ 情景交融,融情于景 ”。 在作者笔下,一景一物,一举手一投足,无不饱含着离别的无奈和伤感。 试以上片为例: 作者是如何通过写景(选择什么意象)来准确传情的 ? 了细腻的刻画,试举例说说。 寒蝉凄切 , 对长亭晚 , 骤雨初歇。 送别的时间 秋天的傍晚 、 地点 长亭 ① “ 寒 ” 直接点明 天气和季节 , 是寒气袭人 , 不是盛夏而是 清秋 ;第二寒的不是蝉 , 而是 人的心境 .。 这一“ 寒 ” 字 , 指的是诗人心境的凄寒。 开篇就渲染了 凄凉伤感 的气息 , 突出了 “ 伤离别 ” 的主题。 ② 长亭 :古代大道上每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供行人休息,人们常在长亭送别,此处用长亭,既交代了地点 ,又暗寓 离愁别绪。 面对着长亭古道,曾有多少情人在此洒泪惜别,曾有多少佳侣从此各奔他乡。 ③ 骤雨 :更何况眼下是骤雨初歇,凉意彻骨,暮色苍茫,云低风冷。 在这样一种令人凄神寒骨的环境中,又怎能不让人黯然销魂。 这三个句子字字写景,而字字传情,景物特征与人物心情水乳交融,正所谓字字情,声声泪,令人顿生许多愁啊。 念去去 , 千里烟波 , 暮霭沉沉楚天阔。 想象这副画面:作者站在河边 , 放目远眺 , 面前所见是一望无际的水面 , 远处山色朦胧 , 水面上层层灰蒙蒙的雾气升腾。 (整副画面可想象成灰色调的山水画 )诗人想到前路茫茫 , 自己将越走越远 , 离心爱的人越来越远 , 心越来越苦 , 愁思也越来越深。 全句写景 , 又全句写情。 词人用 比喻 的修辞方法选取三种有代表性的景物充分地表现了离别的愁绪: 如千里烟波般的绵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