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
玉米行间套种秋黄瓜,玉米采青穗提前上市,玉米秸秆用作黄瓜支架及苗期遮阳,黄瓜收获后种大蒜,该种植模式经济效益较好。 茬口安排春玉米于 5 月上旬播种,大小行种植,大行距 90 厘米,小行距 25 厘米,株距 25 厘米。 选用农大 108 等品种。 播前每亩施磷酸二铵 20 公斤、尿素25 公斤、氯化钾 15 公斤及适量有机肥。 7 月中旬在玉米大行内播种 2 行黄瓜,行距 40 厘米
后种大蒜 春玉米行间套种秋黄瓜,玉米采青穗提前上市,玉米秸秆用作黄瓜支架及苗期遮阳,黄瓜收获后种大蒜,该种植模式经济效益较好。 茬口安排春玉米于 5 月上旬播种,大小行种植,大行距 90 厘米,小行距 25 厘米,株距 25 厘米。 选用农大 108 等品种。 播前每亩施磷酸二铵 20 公斤、尿素25 公斤、氯化钾 15 公斤及适量有机肥。 7 月中旬在玉米大行内播种 2 行黄瓜,行距 40
米穗腐病是玉米生长后期的重要病害之一,在各玉米产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该病蔓延快,危害严重,造成玉米减产降质。 玉米穗腐病是多种病原菌浸染引起的病害,主要由禾谷镰刀菌、串珠镰刀菌、青霉菌、曲霉菌、枝孢菌、单端孢菌等近 20 种霉菌浸染引起。 曲霉菌中的黄曲霉菌等在生长过程中还会产生有毒代谢产物。 若用染病的玉米作食品或饲料,易引起人和家畜、家禽中毒。 发病症状主要在果穗上发病
米心叶开始期、心叶末期、打苞露雄期和穗期。 药剂防治方法:(1)玉米心叶期、用 90%敌百虫 1500 倍液2000 倍液灌心叶,每公斤药液灌玉米植株 100 株。 (2)玉米打苞露雄期:用 16%杀虫双 500 倍液喷雾,或用 40%辛硫磷 1000 倍液喷雾。 (3)玉米穗期:用 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喷雾,或用 16%杀虫双 500 倍液喷雾。 )斑病发病高峰期是玉米穗期。
最新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技术玉米酸奶加工生产技术要点玉米酸奶是将玉米与牛奶混合一体并经过发酵制得的酸奶。 它不仅具有清新的玉米香味,使玉米和牛奶的营养价值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提高了玉米的经济效益,对于我国的玉米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加工要点 浸泡: 将玉米在 40温水中浸泡 24 小时以上,直至其完全吸水溶胀。 判断方法为:纵向剖开玉米粒,中心无白色粉点则为浸泡完成。 打浆、过滤 用
、积极推广抗病品种目前我省审定推广种植的抗病性较好的品种有:晋单 43、晋单 44、晋单 48、农大 108、农大 84、泽玉 2 号、屯玉 52、强胜 1 号、中北 410、同单 36、京单958、富友 1 号等。 严格控制感病品种的生产应用,能够有效预防丝黑穗病的爆发。 2、适期播种,促进早出苗,出壮苗根据气候条件及时调整播期,避免盲目早播,缩短病菌在土壤中对玉米的侵染时期
、危害症状(一)丝黑穗病在苗期感染,而在后期表现症状。 雄穗受害,部分或全部花器变形,颖片增多,不能形成雄蕊,雄花基部膨大,其内充满黑粉。 果穗受害,除苞叶外,全部被病菌破坏,变成一大团黑色干粉。 (二)黑粉病是局部浸染性病害。 被害部分因病菌的刺激而肿大成瘤状。 病瘤表面包有白色或淡红色的薄膜,后期薄膜破裂,散出黑褐色粉末。 通常叶片和叶鞘上的病瘤较少,产生的黑粉也很小,而茎节和穗上的病瘤较大
1、生与防治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中常见的病害,黑龙江省一般年份发病率在 28%,个别严重的发生地块可达 3050%,甚至更高,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近年,我省玉米丝黑穗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为了搞好玉米生产,减轻玉米丝黑穗病的危害,提高产量和品质,特提出如下措施供大家参考。 一、玉米丝黑穗病的病症玉米丝黑穗病的病原菌为丝胞堆黑粉菌,黑穗里形成的黑粉是病菌的冬孢子。
1、米收获机械化存在问题目前玉米收获机械化主要存在 3 大问题,一是机具问题,二是农艺与农机结合的问题,三是使用问题。 具问题机具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适应性普遍较差,二是损失率过大。 玉米收获机械化的适宜行距多为 600700有的地方行距 350400于收获机 2 行距是不可调的,作业时不可避免地将部分玉米株推倒,而无法正常进入割台,结果被收获机连同植株上的玉米穗一起被粉碎,玉米收获后
种子是来自同一穗轴连在一起的两粒种子。 通过多年的试验表明,玉米双株定向栽培比常规种植方法增产 海城市 2005 年双株栽培丹玉 39 号玉米 15 亩平均亩产 斤;2006 年双株栽培丹玉 39 号 4 亩经省专家组验收平均亩产 斤;2007 年双株栽培丹玉 401 号 70 亩,平均亩产 斤。 该技术增产显著,被农民认可。 双株定向栽培所使用的种子是由一种特制的双粒种子脱粒机生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