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丝黑穗病的病症,发生与防治内容摘要:
1、生与防治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中常见的病害,黑龙江省一般年份发病率在 28%,个别严重的发生地块可达 3050%,甚至更高,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近年,我省玉米丝黑穗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为了搞好玉米生产,减轻玉米丝黑穗病的危害,提高产量和品质,特提出如下措施供大家参考。 一、玉米丝黑穗病的病症玉米丝黑穗病的病原菌为丝胞堆黑粉菌,黑穗里形成的黑粉是病菌的冬孢子。 该病主要危害玉米的果穗和雄穗,受害病株多数果穗较短,基部粗,顶端尖,近球型,不吐花丝,除苞叶外,整个果穗变成一个大黑粉包,外观不呈瘤状。 后期有些苞叶破裂,散出黑粉,即病菌的冬孢子。 黑粉一般结成块,内部夹杂有丝状物,因此称为丝黑穗病。 少 2、数病株,受害的整个植株果穗畸形,呈现刺猬状,大多数病株仍保持原来穗型,仅个别小穗受害变成黑粉包,也有个别整个雄穗受害变成一个大黑粉包。 危害严重的幼苗可表现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症状。 矮化型:主要是节间短,全株矮小,上粗下细,如笋状,向一侧弯曲,叶片簇生,暗绿色,叶片带有黄白条斑,抽出的雌雄穗为黑穗;矮化丛生型:病株明显矮化,节间缩短,叶片丛生,整个植株短粗繁茂,果穗增多,一般每个腋牙都能长出黑穗;多分蘖型:病株分蘖较多,每个分蘖茎上均形成黑粉,且大部顶生。 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病株都有这些明显的典型症状,生产中常因应用品种抗病性强弱,土壤病菌数量的多少,以及环境条件是否有利病害流行而变化,有时,苗期 3、发病症状又与病毒病、生理性病害等症状相混淆,所以,以上症状只能作为早期诊断的参考。 在诊断玉米丝黑穗病时,要注意与黑粉病的区别。 两种病害的共同点都是产生大量的黑粉。 区别在于:玉米丝黑穗病只危害果穗和雄穗,而黑粉病则危害玉米的各个部位;玉米丝黑穗病的外观不呈瘤状,黑粉病的外观呈瘤状。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规律病菌以冬孢子散落于土壤中、混入牲畜粪便或附着于种子表面等形式越冬,成为来年的初侵染原。 该病的发生以土壤传病为主,冬孢子在土壤中可存活 3 年左右,土壤中,结块的冬孢子比分散的存活时间长。 用病株残体或带菌的土沤粪未经腐熟或用带菌的病株喂养牲畜,均会造成粪肥带菌,而施用这些带菌的粪肥,引起玉米发病的几 4、率会大大增加。 种子表面虽带菌量不多,但仍是病害远距传播的重要途径。 玉米播种发芽,冬孢子同时萌发产生担孢子,经性结合产生侵染丝而侵入玉米。 从玉米种子萌发开始到 5 叶期前是玉米受侵染的重要时期,特别是幼芽至 3 叶期以前最易侵染,5 叶期后受侵染很少,或不再侵染。 侵染部位为胚芽鞘、幼根颈以下部位及根部。 病菌侵入后,蔓延在生长锥的基部分生组织中,花芽开始分化时,菌丝向上蔓延进入花蕾原始体,有时生长锥生长较快,病菌蔓延较慢,未能进入雄花序,而只在果穗上发病。 三、黑龙江省玉米丝黑穗病发生较重的原因第一、应用品种的抗病性较差。 第二、不注重轮作及深耕技术的应用,连作地块病菌数量较大,且大部分在土壤表层。 第 5、三、对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上年的病株没有及时进行处理,有的没有使用种衣剂,有的农民不掌握种衣剂的使用技术,认为所有玉米种衣剂对玉米丝黑穗病都有防治作用,这是引起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除病株前期在定苗及中耕时,根据病株的典型病状,应及时拔除或割除病株,后期玉米抽穗后黑粉尚未成熟散落前,及时割除病穗,并带出田外深埋。 对用病株进行喂养牲畜,牲畜的粪便必须进行沤制腐熟方可进入玉米田或高粱田。 2、搞好秋翻整地使病菌被翻入深土层,减轻危害。 实施轮作,上年发生较重且病原菌在土壤中较多的地块要实行 3 年或 3 年以上轮作,轮作有困难的玉米主产区,进行 2 年或 1 年轮作,尽量避免连作。 3、选用抗病品种不同玉米品种对玉米丝黑穗病的抗性有明显差异。 农民在选用品种时,应向技术部门进行咨询,尤其是发病较高,土壤中病原菌较多的地块,更应选用高抗或较高抗的玉米品种。 4、药剂防治用 2%的立克秀湿拌种剂,按种子量的 种,或干籽用 25%粉绣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 种。 5、适时播种,加强苗期管理在提高播种质量的基础上,适时播种,低温年份及土壤带菌较多的地块,丝黑穗病易发生,切忌播种过早,并加强管理,促进玉米早生快出苗,出壮苗,增强抗病力,减少被侵染机会。 专利查询。玉米丝黑穗病的病症,发生与防治
相关推荐
形成了跨区域经营的床垫企业群。 其经营特点为,在各独营销区域完全以利润最大化为原则,推出良好的品牌,并明确定位于中高端消费人群。 这部分企业以港资为主,并不断有欧美企业加入。 中国床垫市场现有结构面临重置 历经20年的发展,中国内地床垫业形成了区域内以区域主流床垫企业为主,辅以众多弱势企业。 同盟时,外部的影响包含南方沿海的跨区域经营的品牌企业和进入中国的欧美床垫品牌,由于床垫市场相对区域化
1、 种作物最佳追肥期 玉米最佳追肥期:在平衡施肥的原则下,玉米在拔节后至大喇叭口期,是吸收营养的高峰期,一般可在拔节前后追施第一次肥。 每亩追施 10 千克尿素;在抽雄穗前 710 天,应追施第二次肥,每亩可再追施 20 千克尿素。 如果底肥和种肥较充足,土壤又很肥沃,可集中一次追肥,结合第二次除草进行深施肥。 水稻最佳追肥期:水稻对氮肥的吸收是从返青后开始逐渐增加的,分蘖盛期达到吸肥最高峰。
同意 ,不得在外住宿或留宿他人 . ????2体贴帮助父母长辈 ,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关心照顾兄弟姐妹 . ????对家长有意见要有礼貌地提出 ,讲道理 ,不任性 ,不耍脾气 ,不顶撞 . ????3待客热情 ,起立迎送 .不影响邻里正常生活 ,邻里有困难时主动关心帮助 . ????五、严于律己 ,遵守公德 ????3遵守国家法律 ,不做法律禁止的事 . 最新精选范文公文分享 欢迎观看
、积极推广抗病品种目前我省审定推广种植的抗病性较好的品种有:晋单 43、晋单 44、晋单 48、农大 108、农大 84、泽玉 2 号、屯玉 52、强胜 1 号、中北 410、同单 36、京单958、富友 1 号等。 严格控制感病品种的生产应用,能够有效预防丝黑穗病的爆发。 2、适期播种,促进早出苗,出壮苗根据气候条件及时调整播期,避免盲目早播,缩短病菌在土壤中对玉米的侵染时期
、危害症状(一)丝黑穗病在苗期感染,而在后期表现症状。 雄穗受害,部分或全部花器变形,颖片增多,不能形成雄蕊,雄花基部膨大,其内充满黑粉。 果穗受害,除苞叶外,全部被病菌破坏,变成一大团黑色干粉。 (二)黑粉病是局部浸染性病害。 被害部分因病菌的刺激而肿大成瘤状。 病瘤表面包有白色或淡红色的薄膜,后期薄膜破裂,散出黑褐色粉末。 通常叶片和叶鞘上的病瘤较少,产生的黑粉也很小,而茎节和穗上的病瘤较大
米心叶开始期、心叶末期、打苞露雄期和穗期。 药剂防治方法:(1)玉米心叶期、用 90%敌百虫 1500 倍液2000 倍液灌心叶,每公斤药液灌玉米植株 100 株。 (2)玉米打苞露雄期:用 16%杀虫双 500 倍液喷雾,或用 40%辛硫磷 1000 倍液喷雾。 (3)玉米穗期:用 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喷雾,或用 16%杀虫双 500 倍液喷雾。 )斑病发病高峰期是玉米穗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