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
三、选一选。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 )的倒数一定大于 1。 A、任何数 B、真分数 C、假分数 比 35的 2/7多 8的数是( )。 A、 20 B、 10 C、 18 打一份书稿,每天完成 3/16, 5天完成书稿的几分之几 ?正确的算式是( )。 A、 1- 3/16 B、 3/16+ 5 C、 3/16 5 客车的速度是货车速度的 7/8,( )是单位“ 1”。 A
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揭题并板书课题: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 二、尝试 出示例 8第 (1)题: 4 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迁移:你能仿照整数乘法中,类似的题目的简算方法来计算这道题吗 ?请你试着做一下,指名板演。 你能说出每一步各应用了哪一条运算定律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4 = 4 乘法交换律 = 1 乘法结合律 = 指出:用虚线框起来的部分可以省略
示、:一共有 25 个小组,每组里 4人负责挖坑、种树。 (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然后指定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列式的,为什么这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边板书: 425=100(人) 254=100(人) ( 4)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种解法有何异同。 启发思考:这两个算式得数是否相等。 都表示什么。 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即:
页的书稿,上午打了其中的 ,下午打了多少页。 正确答案是( ) A 360 - 360 B 360 + 360 C 360 - 360 D 360 ( 1 - ) E 360 ( 1 + ) A D 2 3 2 3 2 3 2 3 2 3 2 3 2 看图填空: 运了 1 5 还剩 ( ) ( ) 还剩( )吨 一批货物 40 吨 4 5 32 3 把问题和正确答案连起来 ☺李小红看一本 80
字母表示是: 填一填: 1 2 3 ( 12+40) 3= 3 + 3 15 (40 + 8) = 15 + 15 78 20+22 20=( + ) 20 12 40 40 22 78 8 1 ( 28+16) 7 = 28 7+16 7 〖 〗 √ 15 39+45 39 = ( 15+45) 39〖 〗 判断 正误 2 3 74 (20+1) = 74 20+74 〖 〗 √ 40
10=100 观察这些乘法算式, 发现了 什么 小秘密。 ( 第一个因数依次增加 1,第二个因数都是 10,积依次增加 10。 ) 师: 刚才 的 10 11=怎么算。 43 10, 10 68呢。 为什么。 小朋友们大概已经猜到了,老师来帮帮你们:一个数与 10 相乘,积和这个数有 什么关系。 结论: 一个数与 10 相乘,积就是在这个数的末尾添一个 0。 练一练: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38()83( )31()3( ________是 3 的倒数。 如果两个有理数的乘积为 1,那么称其中的一个数是另一个的 ,也称这两个有理数互为。 倒数 的倒数是它本身。 177。 1 倒数 133与 的互为倒数; 与 的互为倒数。 3883130 倒数。 (填 “ 有、没有 ” ) 没有 a的倒数是 . 1a(1 ) ( 4) 5 ( ) 35( 2 )
(2) (−4) (−7) ; (3) (4) )。 38()83( )。 31()3( 解: (1) (−4) 5 (2) (−4) (−7) = −(4 5) =+(4 7) =−20。 =35。 (3) (4) )。 38()83( )。 31()3( )3883( =1。 )3183( =1。 求解中的第一步是 ; 确定积的符号 第二步 是 ;
xx = 22 41xmx 这个等式 .教师再引导学生运用乘法 分配律、同底数幂乘法的 性质 说明上述等式成立的原因,由此 引出新课 . 实际教学效果: 这个 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全班交流 .在这一 问题的解决过程 中学生 可以体会到 通过不同方法求同一图形面积 就 可以得到 一个 等式 ,而这种方法在后面的乘法法则探索中将一直沿用 . 第三环节: 设问质疑 , 探究尝试 活动内容:
6 5( ) 36 四、小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电影。 成人票每人 5元,儿童票每人 3 元,小明一家总共需要多 少钱。 设计理念: 第一题是让学生熟记 5 的口诀。 第二题用口诀进行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