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教案内容摘要:

/入 /旧年。 ⑵多媒体展示 flash朗读,要求学生跟读。 3. ① 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 ?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 ② 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 ? 【活动设计】学生四人 一小组合作交流,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全班交流,全班不能解决的再有教师点拨。 提示: ①首联:诗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 颔联:船上所见景色。 “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 “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 —— 时间过得太快了,诗人已来,少有此句。 尾联: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书了。 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 因果,浑然一体。 ②尾联直接表达思乡之情。 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4. ▲ “ 潮平两岸阔,风正(顺)一帆悬 ” 写了怎样一幅景象。 ▲说说你对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的理解。 提示:▲ “阔”是“潮平”的结果。 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 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 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 “悬”是端端直 直高挂着的样子。 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 ,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 可见写景极为传神。 全诗和谐优美。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也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 “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 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 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 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跟“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相比,显得开朗一些。 四、布置作业 1.默写诗歌《观沧海》和《次北固山下》。 2.诵读其余三首诗歌,结合注释疏通诗意。 3.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题(二)。 五、板书设计 古代诗歌四首 《钱溏湖春行》《天净沙 秋思》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 2. 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3.诗歌五首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准确朗读并默写。 能力目标 1.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2.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 感。 德育目标 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 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