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物理模拟新题精选分类解析(第3期)专题17 物理学史和物理方法内容摘要:

1、 (2013 湖南洞口一中测试)科学家并不比常人有太多的身体差异,只是他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有更好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毅力。 下列规律或定律与对应的科学家叙述不正确的是A伽利略与自由落体定律 B开普勒与行星运动定律C奥斯特与电磁感应定律 D牛顿与万有引力定律2.(2013 北京东城区示范高中综合测试)如图 10 甲中所受,很大的薄金属板(可理解为无限大) ,金属板原来不带电。 在金属板的右侧,距金属板距离为 d 的位置上放入一个带正电、电荷量为 q 的点电荷,由于静电感应产生了如图甲所示的电场分布。 P 是点电荷右侧,与点电荷之间的距离也为 d 的一个点,几位同学想求出 P 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但发 2、现问题很难。 几位同学经过仔细研究,从图乙所示的电场得到了一些启示,经过查阅资料他们知道:图甲所示的电场分布与图乙中虚线右侧的电场分布是一样的。 图乙中两异号点电荷量的大小均为 q,它们之间的距离为 2d,虚线是两点电荷连线的中垂线。 由此他们分别求出了 P 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一共有以下四个不同的答案(答案中 k 为静电力常量) ,其中正确的是,选项A 正确。 A 29822432910 (2013 河北邯郸质检)某同学通过以下步骤测出了从一定高度落下的排球对地面的冲击力:将一张白纸铺在水平地面上,把排球在水里弄湿,然后让排球从规定的高度自由落下,并在白纸上留下球的水印。 再将印有水印的白纸铺在台式测力 3、计上,将球放在纸上的水印中心,缓慢地向下压球,使排球与纸接触部分逐渐发生形变直至刚好遮住水印,记下此时测力计的示数即为冲击力的最大值。 下列物理学习或研究中用到的方法与该同学的方法相同的是A建立“合力与分力”的概念 B建立 “点电荷”的概念C建立“瞬时速度”的概念 D研究加速度与合力、质量的关系答案:同学应用的方法是等效法,建立“合力与分力”的概念是采用等效法,选项 A 正确。 4 (2013 云南昆明调研)一批伟大的科学家在电磁理论的建立过程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关于其中一些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安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B奥斯特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C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D库仑发现 4、了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5.(2013 辽宁市鞍山一中模拟)物理学中有多种研究方法,有关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牛顿首先采用了以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B如果电场线与等势面不垂直,那么电场强度就有一个沿着等势面的分量,在等势面上移动电荷时静电力就要做功,这里用的逻辑方法是归纳法C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时可以用传感器连在计算机上直接显示力的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图线,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图像法D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可以在质量一定的情况下,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在物体受力一定的情况下,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最后归纳出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 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控制 5、变量法6 (2013 安徽芜湖一中模拟)关于物理学发展,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笛卡儿明确指出:除非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将永远保持其静止或运动状态,永远使自己沿曲线运动,或直线上运动。 B牛顿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发表了万有引力定律,并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C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实验,得出轻重物体下落一样快的结论,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绵延两千年的“重快轻慢” 的错误说法。 D伽利略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 答案:卡儿明确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选项 A 错误;牛顿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发表了万有 6、引力定律,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选项 B 错误;伽利略通过逻辑推理的方法,得出轻重物体下落一样快的结论,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绵延两千年的“ 重快轻慢 ”的错误说法,选项 C 错误。 伽利略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选项 D 正确。 7(2013湖北荆州质检)在物理学的发展中,有许多科学家做出了重大贡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牛顿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发现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用实验的方法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库仑发现了电荷守恒定律并提出元电荷概念伽利略通过观察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8. (2013 陕西西 7、安一中期中测试)伽俐略对运动的研究,不仅确立了许多用于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而且创造了一套对近代科学的发展极为有益的科学方法,或者说给出了科学研究过程的基本要素关于这些要素的排列顺序应该是A提出假设对现象的观察 运用逻辑得出推论 用实验检验推论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B对现象的观察提出假设 运用逻辑得出推论用实验检验推论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C提出假设 对现象的观察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 运用逻辑得出推论用实验检验推论D对现象的观察提出假设 运用逻辑得出推论 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用实验检验推论 、 ( 4 分 ) ( 2013 上 海 检 测 ) 理 想实 验 有 时 更 能 深 刻 地 反 映 自 然 8、规 律 , 如 图 所 示 , 伽 利 略 设计 了 一 个 理 想 实 验 : 如 果 没 有 摩 擦 , 小 球 将 上 升 到 原 来 的 高 度 ; 继 续 减 小 右 边 斜 面 的 倾 角 , 最 后 使 它 成 为 水 平 面 , 小 球 要 沿 水 平 面做 匀 速 直 线 运 动 ; 减 小 右 边 斜 面 的 倾 角 , 小 球 在 这 斜 面 上 仍 然 要 达 到 原 来 的 高 度 ; 在 两 个 对 接 的 斜 面 上 , 让 静 止 的 小 球 沿 左 边 的 斜 面 滚 下 , 小 球 将 滚上 右 边 的 斜 面。 ( 1) 请 将 上 述 关 于 理 想 实 9、 验 的 描 述 按 正 确 的 逻 辑 顺 序 排 列 :_( 只 要 填 写 序 号 )。 ( 2) 上 述 关 于 理 想 实 验 的 描 述 中 , 有 的 属 于 可 靠 的 事 实 , 有 的 是 理想 化 的 推 论 , 下 列 关 于 事 实 和 推 论 的 分 类 正 确 的 是 :( A) 是 事 实 , 、 和 是 推 论 ( B) 是 事 实 , 、 和 是推 论( C) 是 事 实 , 、 和 是 推 论 ( D) 是 事 实 , 、 和 是推 论 答案:( 1) ( 2) 分 )(2013 陕西延安中学模拟)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充分利用打点计时器针对自由落体运动进 10、行了如下三个问题的深入研究:(1)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是多少。 (2)如何测定物体下落过程中某一位置的速度。 (3)下落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此同学依据这些问题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如图 9 甲所示,将打点计时器(频率为 f)固定在铁架台上,先打开电源而后释放重物,重物带动纸带从静止开始下落,打出几条纸带并在其中选出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如图乙所示在纸带上取出若干计数点,其中每两个计数点之间有四个点未画出图 9(2 分)所需器材有打点计时器(带导线)、纸带、复写纸、带铁夹的铁架台和带夹子的重物,此外还需_(填字母代号)中的器材A交流电源、天平及毫米刻度尺 B交流电源、毫米刻度尺C交流电源、毫米刻度尺及砝码 D交流电源、天平及砝码(2 分)计算当地重力加速度 g_.(用 f、x 2、x 5 表示)(3 分)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程度,该同学用图象法剔除偶然误差较大的数据,为使图线的斜率等于重力加速度,除做 v t 图象外,还可作_图象,其纵轴表示的是_,横轴表示的是_(2 分)如图乙所示,打计数点 5 时重物的速度 _.(用f、 :B 5v 2重物下落至某一位置速度的二次方 ,从计时起重物下落高度的 2 倍。 (或: 重物下落至某一位置速度的二次方的一半,从计时起重物下落的1高度 h) 10x。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