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18.2.1《矩形(1)》ppt课件内容摘要:
1、新课引入 研读课文展示目标 归纳小结 强化训练“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第六课时 形(一)课件制作:怀集县大岗中学,梁克繁一、新课引入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有:平行四边形的对边_;对角 _;邻角 _;对角线 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有:两组对边 _两组对边 _一组对边 _ 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角 _对角线 _平行且相等 相等 互补互相平分分别相等分别相等平行且相等分别相等互相平分12二、学习目标理解矩形定义;掌握矩形的性质 . 三、研读课文认真阅读课本第 52页至 53页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并体验知识点的形成过程 形的定义和性质1、矩形的定义: 的平行四边形是 矩形 . 有一个角是直 2、角2、矩形的性质( 1)矩形是特殊的 形,它具有 形的一切性质 ;角: ;对角线: .( 2)矩形还有以下特殊性质 : 行四边矩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矩形的对角相等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三、研读课文练一练 求证: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C= 0 , D B D 三、研读课文知识点二 矩形性质的应用如图,在矩形 O= = = = 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斜边的 O D 等于 一半2121三、研读课文例 1 如图,矩形 C、 , 60 , ,求矩形对角线的长 四边形 D 且 . B,又 60 , 角形 . B= . D=2 = 相平分等边 4 8三、研读课文2、矩形是轴对称 3、图形吗。 如果是,它有几条对称轴。 知识点三答:是,有两条对称轴。 三、研读课文练一练1、一个矩形的一条对角线长为 8,两条对角线的一个交角为 120 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20 , 80 - 0 D=8又 O. O=1/2 四边形 0在 勾股定理,得( =48、归纳小结1、矩形的定义: _;2、矩形的特殊性质: _;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 习反思: 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相等斜边的一半五、强化训练1、矩形两条对角线把矩形分成 个等腰三角形 形具有而平行四边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填代号)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对角相等; 对角线相等; 4个角都是 90 ;轴对称图形四 五、强化训练4、矩形的两条对角线所成的钝角为 120 ,若一条对角线的长是 2,那么它的周长是。 3、矩形的面积为 48,一条边长为 6,则矩形的另一边长为 ,对角线为 032。(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18.2.1《矩形(1)》ppt课件
相关推荐
1、八年级 量与函数( 3) 本课是在学习了函数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用解析法和列表法表示函数关系,初步体会用函数描述和分析运动变化规律 课件说 明 学习目标:1了解解析法和列表法,并能用这两种方法表示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2能确定简单实际问题中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3会初步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函数关系,讨论变量的变化情况 学习重点:用解析法和列表法表示函数关系
4 13/5 2/5+7/15 2 复习整数加减混合运算 ( 1) 56+ 32+ 28 95+ 42- 21 56-( 21+ 14) ( 2)整 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二、学习新知 结合情境,感悟分数混合运算顺序。 ( 1)教学例 3(课件展示)。 师:观察图,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第一瓶剩下的酒精是 3/5 瓶,第二瓶剩下的酒精是 2/3瓶,第三瓶剩下的酒精是 2/5
1、八年级 量与函数( 2) 本课内容是在上一节课学习变量与常量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运动变化过程中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在观察具体问题中变量之间对应关系的基础上,抽象出函数的概念 课件说 明 学习目标:1进一步体会运动变化过程中的数量变化;2从典型实例中抽象概括出函数的概念,了解函数的概念 学习重点:概括并理解函数概念中的单值对应关系课件说
1、八年级下册 第十九章第三课时 函数的图象 1新课引入 研读课文展示目标 归纳小结 强化训练“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课题研究成果配套课件第十九章 函数的图象 1课件制作:怀集县凤岗中学 韦继乐一、新课引入一、新课引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面内的点可以用一对来表示 _ 与有序数对是一一 _ 的 对应12二、学习目标学会观察、分析函数图象信息 点、连线画函数图象;三、研读课文认真阅读课本第 75至
1、新课引入 研读课文展示目标 归纳小结 强化训练“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课题研究成果配套课件第十八章 殊的平行四边形第 8课时 形(一)课件制作:邓 宁怀集县闸岗镇中心学校一、新课引入上面的图案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图中有很多四边形,它们是平行四边形吗。 是矩形吗。 它们有什么特点。 12二、学习目标掌握菱形的概念、性质;在对菱形特殊性质的探索过程中,理解特殊与一般的关系三
1、新课引入 研读课文展示目标 归纳小结 强化训练“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函数第四课时 函数的图象 2课件制作:怀集县凤岗初级中学 邓品清一、新课引入一个三角形的底边长为 5,高可以任意伸缩,写出面积随变化的解析式,并指出其中的常量与变量,自变量与函数,以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h0)常量: 变量: S, h 函数: 习目标会用描点法画出函数的图像;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 三、研读课文认真阅读课本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