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下114测量物质的密度2内容摘要:
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 V1;将不规则形状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 V2。 V2 与 V1 的差值就是被测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了解这种测量方法的原理:利用等量占据空间替代 的方法进行测量。 (三)天平的使用方法 把天平放在桌面上,将托盘擦干净,按编号置于相应的托盘架上,称量前把游码拨到标尺的最左端零位,调节调平螺丝,使指针在停止摆动时正好对准刻度盘的中央红线。 天平调平后,将待称量的物体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用不绣钢镊子由大到小加放砝码,当增减到最小质量砝码时仍不平衡时,可移动游码使之平衡,此时所称的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与游码刻度所指的质量之和。 天平应放在干燥清洁的地方,称重物体不能超过天平最大量程。 称量时取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用手直接拿。 长期不用要在盘架 下面加上物体固定。 (四)实验步骤 (一)固体物质密度的测量步骤。 ,把用细线绑好的铁块铜块等依次测量其体积,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对试验中的误差出现的位置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二)液体密度的测量步骤 ,加入盐水测量 盐水的质量。人教版物理八下114测量物质的密度2
相关推荐
以称出 石块与盐水的质量,但刻度尺却无法测出它的体积。 本实验我们学习用量筒 . 新课教学 1. 引导学生看课本实验的“目的”,对照实验的器材将桌面上的用具对照检查。 2. 讲述量筒(或量杯)的使用方法。 介绍量筒和量杯, mL是体积单位“毫升”的符号, 1mL=1cm3。 学生观察量筒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学生观察图 7- 图 7- 7量筒或量杯使用时怎样放。 怎样读出液体和体积。
探究) 实验探究 指出: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且视线要与液面相平,与刻度线垂直。 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交流与提示 : 先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 (以待测体积的物体放入量筒后能完全浸没,且量筒中的水上升的高度不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值为准 ),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 V1;将不规则形状物体浸没 在量筒中,读出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 V2。 V2 与 V1
二、课内探究 科学探究:如何使用刻度尺。 ( 1)、提出问题:怎样知道课本的长、宽、厚。 ( 2)、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估测一下课本的长、宽、厚,讨论交流并记录估测的结果。 ( 3)、小组讨论:如何用尺测量。 ( 4)、学生自己测量并记录测量的结果,与估测结果相比较。 让学生讨论交流,归纳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量程、分度值合适的刻度尺。 让刻度尺的刻度贴近被测物体。
(大约 7分钟)。 期间由学生把表格画在黑板上,并不断填写数据。 分析与论证。 师:现在大部分小组都做完了实验,我们来看一看各组实验结果。 问:下面每一小组都来分析讨论,你们从数据中得到了什么。 (2分钟) 请各小组代表上台分析。 ( 画外:因为前面有了猜想的基础,其他小组学生可能会用计算器算出。 ) 质量 m(g) 体积 V( cm3) 生:体积增大几倍,质量也增大几倍,说明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据。 分析与论证。 师:现在大部分小组都做完了实验,我们来看一看各组实验结果。 问:下面每一小组都来分析讨论,你们从数据中得到了什么。 (2 分钟) 请各小组代表上台分析。 (画外:因为前面有了猜想的基础,其他小组学生可能会用计算器算出。 ) 质量 m(g) 体积 V( cm3) 生:体积增大几倍,质量也增大几倍,说明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师:既然成正比,就有比值,算一算每种物质的比值有什么特点。
根据定义,密度等于什么呢。 (以上内容采取自学 的方式,在小组内探讨完成) 然后在小组内完成下列问题: ( 1).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哪个大。 一个小铁钉和一个大铁块的密度哪个大。 ( 2).一块砖分成大小不相等的两块,则( ) A.小块的密度的大。 B、大块的密度大 C.密度一样大。 D、无法判断。 ( 3).有人说,同一种物质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