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下113密度1内容摘要:
根据定义,密度等于什么呢。 (以上内容采取自学 的方式,在小组内探讨完成) 然后在小组内完成下列问题: ( 1).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哪个大。 一个小铁钉和一个大铁块的密度哪个大。 ( 2).一块砖分成大小不相等的两块,则( ) A.小块的密度的大。 B、大块的密度大 C.密度一样大。 D、无法判断。 ( 3).有人说,同一种物质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知 道密度的单位是怎么来的吗。 密度的常用单位除了 kg/m3 还有什么。 其进率为多少。 同学们自学密度表,从各方面去分析一下,你能从表中找到哪些规律或者说什么特点来。 V( cm3) m( g)。 提示学生注意:①、记住常见金属物质的密度大小顺序和水的密度大小。 ②、水的密度为 103 kg/m3 其物理意义是什么。 (四) 、 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 学生在小组内自学课本 例题 ,然后完成下列练习: 一块铁的质量是 1. 97 t,体积是 0. 25 m3,这块铁的密度是多少 ? 有一金属块,体积为 40 分米 3 ,质量是 108 千克,这种金属的密度是多少。 该金属是何种金属。 ( 五 )。人教版物理八下113密度1
相关推荐
据。 分析与论证。 师:现在大部分小组都做完了实验,我们来看一看各组实验结果。 问:下面每一小组都来分析讨论,你们从数据中得到了什么。 (2 分钟) 请各小组代表上台分析。 (画外:因为前面有了猜想的基础,其他小组学生可能会用计算器算出。 ) 质量 m(g) 体积 V( cm3) 生:体积增大几倍,质量也增大几倍,说明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师:既然成正比,就有比值,算一算每种物质的比值有什么特点。
(大约 7分钟)。 期间由学生把表格画在黑板上,并不断填写数据。 分析与论证。 师:现在大部分小组都做完了实验,我们来看一看各组实验结果。 问:下面每一小组都来分析讨论,你们从数据中得到了什么。 (2分钟) 请各小组代表上台分析。 ( 画外:因为前面有了猜想的基础,其他小组学生可能会用计算器算出。 ) 质量 m(g) 体积 V( cm3) 生:体积增大几倍,质量也增大几倍,说明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 V1;将不规则形状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 V2。 V2 与 V1 的差值就是被测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了解这种测量方法的原理:利用等量占据空间替代 的方法进行测量。 (三)天平的使用方法 把天平放在桌面上,将托盘擦干净,按编号置于相应的托盘架上,称量前把游码拨到标尺的最左端零位,调节调平螺丝,使指针在停止摆动时正好对准刻度盘的中央红线。
过观察,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出示:①一个牙膏皮。 提问: (a)将它卷起来,形状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 (b)将它从南京带到北京,位置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 ②装有冰块的带盖玻璃杯。 提问:容器内的冰全部熔化成水,状态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只要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不变,它的质量就不变,可见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而改变。 (板书
明确学习内容:质量。 质 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运用 1.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一切物体都有质量,不同的物体具有的质量可能是不同的。 3.提出问题: 物体与物质有什么不同。 物体质量的大小如何表示。 学生回答: 1.铁锅、铁钉是物体,它们都是由铁做的,铁是物质。 2.通过规定质量的单位来表示不同物体的质量的大小。 4.创设实际的物理 情境: 质量的单位是千克。 1 kg是多少呢。
物质世界从宏观到微观尺度的了解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 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初步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过程与方法:建立模型、拟人类比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科学家对科学的探索历程的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