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
降水概率 20% 最高气温 18℃ , 最低气温 11℃。 风向东南,风力 3— 4级。 明天天气 阴晴、雨雪 …… …… …… 风向、风力 温度: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单位: 176。 C) (降水概率) 阴晴、雨雪 …… A B 绿色、黄色表示 ______ 蓝色表示 ______ 海洋 陆地 白色表示 _____ 云区 云的颜色越白, 表示云层越 厚 ,。 云层厚的地方, 一般是 阴雨区
__[ ] 低而厚的云:阴晴风雪 _______ ( 7 )三、看云识天气的 _____及局限 [ ] 招牌 方法 意义 云的光彩 晴朗 总 分 看云识天气 总 请同学们在书上 用方框 “ □ ” 框出依次介绍的那些云及云彩的名称 ,用波浪线 “ ﹏﹏ ” 画出云及云彩的形态特征及位置 , 用横线 “ __ ” 画出云及云彩的天气征兆。 云名 云的形态变化 高度 厚度 天气征兆 卷云 卷积云
看云识天气 云和天气的关系 — 招牌 看云识天气的方法 不同形态的云 云的光彩 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 深入文本 默读第 3自然段,补充下面表格 (阅读提示:边默读边勾画或摘录关键词句) 云的名称 云的特征 预示的天气 共同点: 卷云 卷积云 积云 高积云 最高、最薄,像羽毛、纱绫,丝丝缕缕地飘着 晴朗
提到“早穿棉袄午穿纱,”提示和鼓励学生敢于 质疑 其描述的是天气(或气候)的认识。 请思考回答,你平时都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天气的状况呢。 (请几个学生分别回答,随后播放投影片)。 过渡 手机、电话、网络、电视都是我们获得天气资料的很好途径,还可以凭经验看云识天气。 (比如根据云的不同形态,有厚云和薄云,又分积云、积雨云、卷层云等,有兴趣下可做专门了解。 ) 在看天气预报的时候
② 理解句子,了解说明方法及作用。 生在文中找出作者对卷云形态描写的句子。 比较另一个修改句,哪句更生动、形象地突出了事物特征。 (作者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卷云轻盈、洁白的形态生动、形象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 作者同样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向我们介绍了卷积云、积云、高积云, 请大家在文中找出 句子并读一读。 ③生找出句子并读 ,然后抽生逐一读出句子。 (描述卷积云、积云
为什么。 生:因为它很好。 师:好在哪。 生 1: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师:还有吗。 生 1:没有了。 师:还有补充吗。 生 2:还有一些词语用得很好。 师:你能不能说说哪个词语用得好。 生 2:‚招牌‛这个词用得好。 因为形象的写出了云与天气的关 系。 师:说得真好。 这段文字有的是使用了某种修辞,有的是使用某种句式,有的是运用了优美的词语,有的是使用了某种表达方式。 小到一个词语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地理 第三讲 常见天气系统 [ 例 2] (2020 江苏高考 ) 图 1 是 2020 年 5 月 15 日 14 : 00 欧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 ( 单位: hPa) 分布图,图 2 是 ① 、 ② 两种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量图。 读图回答 (1) ~(2) 题。 ( 双选 ) 图 1 主干知识 学案设计 高频考点 层级通关 高分瓶颈 专项提升 知能训练
态变化,展开丰富的联想,说出更有创意的理解。 思考:( 1)语段中清晰的思路是通过分类别的方法表现出来的,请以简表的形式列出晴天云的形态变化、特征以及预示的天气变化等情形对比。 ( 2)第 3 段采用了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那么现象是什么。 本质又是什么。 ( 3)第 3 段文字的语言,既有平实说明,又有生动说明,各举出一个例子。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
阅读第六节 , 产生在卷层云上, 分布在日月周围 日晕三更雨, 月晕午时风 高积云边缘 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转晴;华环由大变小,天 气转阴 雨过天晴时出现在太阳 对面的云幕上 东虹轰隆西虹雨 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 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 朝霞不出门, 晚 霞行千里 晕 华 虹 霞 完成下表格 : 光名 产生和分布情况 光彩 天气征兆 晕 产生在卷层云上, 分布在日月周围 里红 外紫 日晕三更雨,月晕
华 虹 霞 薄 高 厚 低 晴 天 阴雨风雪天 返回 三 .互助质疑 恰当引用谚语 ,使说明内容简洁、通俗,文中分别用三条谚语,生动地说明天上的云彩和天气变化的关系。 师友互助说明其好处。 四 .拓展延伸 积累了文中的有关谚语 ,了解了识别天气变化的常识 . 你还知道的谚语有 : 五、总结提高 总结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同学们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 我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