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
拧动灯泡,发现 电灯仍然不亮。 结论3:接触没问题, 问题出在灯泡上。 4、灯泡可能坏了。 证明:换了一个新灯泡, 灯亮了。 结论4:灯泡坏了。 小红思考:为什么灯泡坏了。 他仔细观察 了灯泡,发现灯丝断了。 爸爸告诉他: 灯泡通电后,灯丝会发热,如果这时灯泡 晃动时,灯丝就很容易断裂;另外灯泡使 用时间长,灯丝会变细,也容易断裂。 小红终于明白电灯熄灭的原因。 你能说说小红是怎样进行探究的吗。
电流表的量程选择是什么 ? 电路图对应的实物连接图 一 二 三 前进 A A A 返回 A 返回 A 返回 A 开始实验。
式表示 这个关系吗。 ( 3)这个关系对任何一个月的日历都成立吗。 为什么。 活动三: 下面是 2020年十月份的日历: 星期日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 1)日历图的绿色方框中的 9个数之和与该方框正中间的数 有什么关系
系平面的大部分面积) ② 根据所得数据确定点的位置 ,观察和思考点的分布规律。 ③ “ 拟合 ” 图象:从点的分布可以有很大把握地说这些点应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一条直线,让尽可能多的点处在这条直线上,其余均匀分布,去掉偏差太大的点 在 “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 的实验中,如图给出了从 0点开始,每 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其中 0, l, 2, 3, 4,5, 6都为计数点.测得:
实验 ——制定计划,开展实验活动,测量、收集数据以及 控制变量。 (一定工具、技术) 实验的精髓在于“控制”。 解释 ——归纳综合分析各种信息,提出结论,找出合适的模型。 ——认识的深入 ⑤ 表达与 交流 将自己的探究情况以口头、书面表达或派代表陈述等形式 用科学语言 告知他人。 数据及结果的描述方式:图表、示意图 三种探究活动 ( 1)按指导表引导进行的活动
证明:走到另一个房间, 打开开关,电灯亮了 结论2:保险丝没断, 问题出在灯炮上 3、可能接触不良。 证明:拧动灯泡,发现 电灯仍然不亮。 结论3:接触没问题, 问题出在灯泡上。 4、灯泡可能坏了。 证明:换了一个新灯泡, 灯亮了。 结论4:灯泡坏了。 小明思考:为什么灯泡坏了。 他仔细观察 了灯泡,发现灯丝断了。 爸爸告诉他: 灯泡通电后,灯丝会发热,如果这时灯泡 晃动时,灯丝就很容易断裂
的硫酸锌溶液,小心插入铁钉, 过一会 观察现象 取 1支小试管,注入约 2ml的硫酸铜溶液,小心插入铁钉, 过一会 观察现象 铁跟硫酸锌溶液 铜跟硝酸银溶液 根据现象判断:是否反应。 为什么。 能反应的写出反应方程式 结论 不活泼的金属置换 2. 锌、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Zn > Fe> Cu > Ag 探究实验二 活泼金属能跟较不活泼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吗。 实验 现象
烧 , 冷却后 , 称残留固体的质量 ( 简称为 “ 称量法 ” )。 …… 若采用方案一,则测量二氧化碳气体体积可用哪些装置。 量气法 思考 其中甲和乙哪个较好。 为什么。 方案一:取一定质量沉淀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测定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 例:某学生实验兴趣小组 , 根据方案一拟用下图装置完成该实验 ( 本实验使用稀硫酸 )。 A B C 讨论 本实验广口瓶中盛放的是什么液体。 为什么。
如果把石头和树叶捆在一起,其下落的速度应该比其中任一物体下落的速度快。 【 结论 2 】 如果把石头和树叶捆在一起,独自下落较慢的树叶就会拖慢独自下落较快的石头,最终其下落的速度应该比石头独自下落的速度慢。 显然,这两个结论是“自相矛盾”
( 3 ) 1N定义:使质量是 1kg的物体产生 1m/s2加速度的力 叫做 1N ,即1 N= 1kg m/s2 ∝ F , a ∝ 1/m , 量成反比。 牛顿第二定律更一般的表述: 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 的质量成反比。 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力的方向相同. F = m a ,F为合外力 . 如图,由此可见,要使赛车在 最短时间内达到最大速度,除 了要有较大的牵引力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