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
2、境或问题开展的主动搜集资料的过程(提出问题后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以便了解有关的已有知识) ,虽然是接受式学习,但却是主动的、积极的探究式学习过程的一部分。 因此,也应该提倡以主动积极的探究方式来学习大量的间接知识,把间接知识的学习纳入到多样化的探究过程之中。 另外,由于探究过程需要探究者综合运用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这对于增进和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将其融会贯通,十分关键。
3、。 教师:我们看四边形 结 边形 成了学生 1:两个三角形教师:四边形内角和是多少度。 学生:360 度教师:为什么。 学生 2:四边形内角和是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所以四边形内角和是 360 度教师:你回答得很好!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学生:(大声齐答)下来我们再看五边形 又该怎么办。 ,学生 3:连结 边形 成了一个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所以五边形内角和是 540 度教师:好。
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称为弹性。 弹性限度 (拉伸 ) 弹力的方向 弹力的方向 垂直于 两物体的接触面。 压力的方向 垂直于 支持面指向被压的物体; 支持力的方向 垂直于 支持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绳子对物体的拉力方向 沿绳子 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练习 下列各图中,物体 A静止。 画出物体 A所受弹力的示意图。 A A A A A F T T T′。 作图 ,首先
受力物体是 阻碍其恢复原状的物体 微小形变 弹力的方向 方向垂直于两物体的接触面 拉力 作用点:作用在被拉的物体上 方向:总是沿绳而指向绳 收缩 的 方向 支持力 作用点:作用在被支持的物体上 方向: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 被支持 的物体 弹 力 的 种 类 压力 作用点:作用在被压的物体上 方向: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 被压 的物体 判断有没有弹力。 如何判断接触面是否发生形变。 (
gm/s2 • 加速度的决定式 :a= F合 /m • : • ①同体性: F合 、 m、 a是对同一物体而言的。 • ②矢量性: F合 与 a方向相同。 • ③瞬时性: F合 与 a同时变化。 • ④独立性:每个分力都独自产生各自的加速度,合力的加速度等于这些分力加速度的矢量和。 • 即正交分解 Fx合 =max • Fy合 =may 例 ,质量 2kg,受到互成 120176。 角的两个力
kg 砝码质量 M/kg 滑块所受拉力大小的近似值 F/N 滑块通过光电门 2的速度 v2/(ms1) 滑块通过光电门 2的速度 v2/(ms1) 两光电门间的距离 s/m 滑块加速度的计算值 a/(ms2) 三、计算方法 利用光电门记录挡光片从通过第一个光电门到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 T。 Tvva 12 实验中:砝码的重力是砝码和滑块加速运动的合外力
4.如图所示,一球从高出地面 H米处由静止自由落下,不考虑空气阻力,落至地面后并深入地面 h米深处停止,若球的质量 m,求球在落入地面以下的过程中受到的平均阻力 . 解:若把球的运动过程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球的初、末动能均为零,据动能定理 mg( H+ h)- fh= 0 f= mg(H+h)/h 第 2课堂 P92,例 6 例 5.某人从距地面 25m高处水平抛出一小球,小球质量 100g
第三节 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 2222122111()222v v aF f s m v m vFsf m a 即: W外 =EK2- EK1=△ EK 第三节 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 二 .动能定理 —— 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即: W外 =EK2- EK1=△ EK 【 说明 】 ; , 揭示了物体动能变化的原因是外力的功。
___(用题中所给物理量符号表示 ). (2)根据表中的数据 ,以 A点对应的时刻为计时的开始 ,即 t=0.试在如图所示坐标系中合理地选择标度 ,作出 vt 图象 ,并利用该图象求物体的加速度 a=____m/s2. 【 解析 】 (1)点 F的瞬时速度等于 EG这段位移内的平均速 度 ,由于题图中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 4个点没有画出 , 所以从 E到 G的时间 t=10T,故 64Fd
则运动,没有定向运动,在一段时间 t内,通过导体某一截面的电荷是双向的,其数值又是相等的,电流为零,故 A错.电流是一个标量,因为其运算不符合矢量运算法则.为了便于研究电流,人们规定正电荷定向运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正方向,以区别于负电荷的定向运动,故 B错.在国际单位制中,共有七个基本量,电流便是其中之一,故 C正确.对于导体,其两端电势差为零时,导体内无电场,电子不能定向运动,故电流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