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
的关系是怎样的。 促进生物圈的氮循环 观察课本 119- 120页,观察课本 119页插图 - 11 生物圈中的氮循环,思考一下问题: ( 1)俗话说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 肥料为什么能影响植物生长。 ( 2)大气中的氮进入植物体内,有哪几条途经。 ( 3)大气中的氮进入动物体内,经过了哪些途径。 ( 4)动植物体内含有的氮(蛋白质中) ,能否在回到大气中。 其途经为 (三)知识归纳
)每摄氏度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有什么特点。 [生 ]„ [师 ]温度计上的刻度,使我们能方便地读出温度的度数,直观地判断温度的高低 . 类 似地,我们可以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数 . [师 ]画一 条直线(一般画成水平的),在直线上取一点 O 作为原点,表示 0;规定直线的一个方向(一般取从左到 右的方向)为正方向,用箭头表示,相反的方向为负方向;再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 . 数轴的概念 ——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教材分析 :为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减少运算的繁琐,增加学生 探究创新能力的培养, 混合计算的步骤锐减,增加学生喜闻乐见的“二十四”点游戏 . 教学目标; [ 知识 与技能 om] 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并能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计算 . 经历“二十四”点游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 . 教学难点 :培养探索思维方式 . 教学流程
.然后和学生一起完成求解过程 .并指出: 常利用“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把除法运算改写成乘法运算 , 再利用乘法法则来计算 . 问 :还有没有其他的解法。 让学 生思考出其他解法并写在黑板上进行分析评讲 . 想一想 : 对于例 2下面两种 计算正确吗。 让学生讨论思考 . ( 1) 解:原式 =( 12) 247。 ( 1/12 247。 100) =( 12)247。 1/1200
与 213 你能发现所得的距离与这两数的差有什么关系吗 K] 五、 交流反思,形成结 构 (师生共同完成) 1. 通过上面的练习,你能总结出有理数减法与小学里学过的减法的不同点吗 (1)被减数可以小于减数.如: 1- 5 ; (2)差可以大于被减数,如:( +3)- (- 2); (3)有理数相减,差 仍为有理数; (4)大数减小数,差为正数;小数减大数,差为负数; 2. 根据有理数减法的法则
结合,突破难点,深化概念 (前面我们从数本身的特征上探讨了数除了有理数外还有无理数,接下来我们再利用数轴来 进行说明 .) 我们已经知道每一个有理数都 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那么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有理数吗。 (思考) 由书本图 ,在数轴正方向上取 OA的长等于图 ,则点 A表示 2 , 即无理数 2 可以在数轴上找到对应点 .可见,数轴上的点对应的数,不都是有理数 .(显示数轴)
签字: 年 月 日 学校 抽查 意见 签字 : 年 月 日 (2) 课 题 [来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2) 课时安排 1 教 学 目 标 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掌握诸如行程问题、等积变形、调配问 题、利率问题、工程问题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重点 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及掌握常见的基本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是教学重点。 难点 让学生学会用列表法
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表示方法、求法及平方根性质 [ ② 思维 方法:平方运算和开平方运算互为逆运算,可以互相检验 ③ 探究策略: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和途径。 ④ 用定义解决问题也是常 用方法和有力工具。 ( 2) 布置作 ( A组必做, B组分层要求)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平方根 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并说明理由 . ( 1) - 1的平
程。 【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加深对建立方程这个数学模型意义的理解和体会。 】 [议一议 ]:观察你所列的方程,这些方程之间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先鼓励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 ,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然后学生进行交流。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给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进行适当 的讲解。 ) 上述所列的方程中,方程的两边都是整式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一次
师生共同讨论完成。 注:强调形式,学生无需书写过程,但总结性的语言要写。 师:过点 P能否再画一条直线与 AB平行。 生:回答是否定的。 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平行线的这个性质吗。 A B 图( 3) A B . P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出平行线的性质(平行公理):经过 直线 外 一点, 有且只有 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 (强调其存在性和惟一性) 随堂练习: 师:以多媒体给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