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期逐渐由以营养生长为主转化为生殖生长为主,植株生长旺盛,日生长量大,是一生需肥、需水的高峰期,也是形成经济产量的关键期,必须适时细管,做到因地制宜、因苗制宜,抓好病虫防治、化控、整枝、中耕松土,同时合理科学配肥、及时适量灌水,使植株个体生长稳健、株型和田间群体结构合理、通风透气、光照性能强,根系发达、叶色浓绿,达到七月稳、八月嫩、九月上旬不早衰,现蕾成铃多、脱落少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花之所以出现后期早衰,其内因是,棉花生长进入 8 月份以后,根、茎、叶、铃之间对养分的需求发生了激烈竞争,导致养分供需失调;其外因是,棉田后期水肥不足,诸如缺磷或缺钾;也有部分棉田是因为后期喷药次数过多,或农药使用浓度过大,从而对棉花叶片造成了严重伤害。 需要指出的是,预防棉花早衰的根本措施,是要从加强棉田的基础建设入手,即对棉田进行深耕细耙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花后期管理从什么时候开始。 答:花铃期结束以后的棉田管理称为棉花后期管理。 我国黄河流域一般从 9 月上旬开始,长江流域一般从 8 月下旬开始。 2、棉花后期管理的主攻任务是什么。 答:吐絮期是决定棉纤维质量的关键时期,所以首先要以保铃、增铃重、增衣分为主;其次要以护根、保叶、促早熟、防早衰为主;第三要解决丰产丰收与阴雨烂铃、贪青晚熟和僵瓣棉多的矛盾。 3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长中心转向生殖器官时,如果肥水不足,棉株营养不良,蕾铃又同营养器官争夺叶片制造的有机养料,就更加抑制了营养生长。 这种棉株在中下部结住若干个棉铃后,棉株上部就出现顶心冒尖、发硬、红茎到顶,叶薄而黄等营养生长衰退现象,这就是棉株早衰。 早衰的棉株一般出现在土质僵硬、肥力较差、根系生育不良,根群较小的棉田;或花铃期施肥量不足,施肥后遇伏旱而没有以水促肥,根系不能正常生长的棉田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么是花铃期。 从开花到吐絮阶段,一般在 7 月上旬到 9 月上旬,农谚有“花见花四十八”的说法,实际上在我国黄河流域一般需要 50。 当棉田有 10的棉棵开花时称始花期;有 50开花时,称开花期;当 50的棉株第四果枝的第一果节开花时,称盛花期。 2、花铃期的管理原则是什么。 初花期以营养生长为主转向生殖生长阶段,管理上应以控为主,防止疯长,实现稳长。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花一般在 8 月下旬、9 月初(处暑至白露)开始吐絮,棉花管理进入后期,棉花后期田间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保根、保叶、促早熟、防早衰,以达到高产优质,丰产丰收的目的。 花生育后期如果土壤水分不足,将影响根系的吸收功能,棉铃发育迟缓、纤维和种子不能正常成熟、土壤养分也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因此,若遇秋旱,要适时浇水防旱,发挥以水带肥的作用,保持棉株的生活能力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适时适量搞好化控在用缩节安化控之前,要对棉花的长势细致地观察,一般在最顶端果枝长出两个花蕾时化控为宜,并针对不同长势区别对待。 使用剂量要根据不同品种对缩节安的敏感程度来定,不宜过量,一般的棉田用药量 3。 二、根外补肥随着棉铃的不断增多,棉田会出现点片脱肥现象,叶面发花黄,棉蕾脱落。 大量降雨会造成肥料流失,可根外追肥补充养分。 一般从花铃期开始,每亩用磷酸二氢钾 150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力推广棉花科学施肥技术是提高棉田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品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棉花对氨、磷、钾三要素的需要量与肥料施用技术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证明,每生产 100 公斤籽棉,需要纯氮 斤、五氧化二磷 斤、氧化钾 斤,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为 1:理施基肥。 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配合一定比例的化学肥料。 一般每亩用猪、牛粪 2000 公斤或土杂肥 5000 公斤。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上促下,增强棉株抗逆能力一是对长势较旺的棉花,应用植物生长延缓剂缩胺安或助壮素控旺,每亩用缩节胺 23 克或助壮素 812 毫升对水 50 公斤喷雾;二是对土壤板结的棉田,及时中耕通气,增强通透性能;三是对地势较低的棉田,随时注意疏理沟厢,促进棉根下扎;四是对实行地膜覆盖栽培的棉田,要立即揭去地膜,使棉根向纵深发展。 增施钾肥,提高施肥效率对于土壤潜在性缺钾或施钾较少的两类棉田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生在棉花生育中后期,干旱年份发生和危害程度更为严重。 田间棉花一般在蕾期开始显症,结铃吐絮期发病最重。 症状主要表现在叶片上,病叶自上而下,由外向内发展。 病叶从边缘开始出现失绿,先为黄色,后产生红色斑点,最后全叶变红,叶肉增厚、皱缩发脆,叶脉仍保持绿色。 病重时全株叶片失绿后变红、变褐,叶片焦枯脱落成光杆,植株提前枯死。 病株维管束一般不变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