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生在棉花生育中后期,干旱年份发生和危害程度更为严重。 田间棉花一般在蕾期开始显症,结铃吐絮期发病最重。 症状主要表现在叶片上,病叶自上而下,由外向内发展。 病叶从边缘开始出现失绿,先为黄色,后产生红色斑点,最后全叶变红,叶肉增厚、皱缩发脆,叶脉仍保持绿色。 病重时全株叶片失绿后变红、变褐,叶片焦枯脱落成光杆,植株提前枯死。 病株维管束一般不变色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花工厂化无土育苗是棉花种植史上的一场种苗革命。 它打破了几十年来营养钵育苗移栽的栽培体系,使棉花育苗移栽成为一件简单、快速、省时、省工、节本的栽培方式,为棉花栽培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2003 年东台市引进工厂化无土育苗移栽试验。 2004 年和 2005 年先后在唐洋、掠港引进该项技术进行无土育苗和大面积移栽试验、示范,具体情况做如下总结。 1 试验、示范基本情况2003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精选种子:播前晒种,同时还要利用浸种、药剂拌种等方式对棉花进行催芽杀菌。 2、适期播种、适当浅播:播深保持着 3 厘米左右,春棉最好地膜覆盖。 播种量,条播以每亩为 78 公斤,点播每穴播 68 粒种子,播种量为每亩 4 公斤左右。 3、加强出苗前的管理:加强出苗前的管理是实现一播全苗、减轻苗期病害、促壮苗早发的关键环节。 若出苗前遇雨,应及时中耕松土,对墒情差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列入国家计划的石河子“棉花滴灌自动控制科技示范项目”,今年试验示范面积在去年的基础上又将新增 15 万亩。 近年来,石河子垦区大力推广应用棉花膜下滴灌技术后,棉花总产、单产大幅度提高。 新疆天业集团公司作为国内最大的农业节水滴灌器材生产企业,已推广节水滴灌面积上千万亩。 为了抢占科技制高点,该公司 2005 年自主创新研发“棉花滴灌自动化系统”,并于 2006 年在石河子垦区的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上部嫩桃提前开裂近日,部分农户来电反映棉花生产中出现了怪现象:下部的大铃、早发棉铃生长正常尚未吐絮,而中上部的嫩铃却提前开裂,部分开裂后出现了烂铃现象,吴桥县农业局立即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查找缘由。 一、田间表现播种偏早,上部 13 台果枝因雨水或病虫害危害没有蕾铃或仅有很少蕾铃的早发棉田,中上部棉桃开裂数量相对较多,即从下面数 78 台果枝的外围铃和910 台果枝的内围铃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田冬灌有利于蓄水增墒,改良土壤,消灭越冬害虫,是促进棉花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 田冬灌可使土壤深层积蓄较多的水分,起到冬水春用、冬水夏用的作用,保证播种时底墒充足,有利于棉花适时播种、提早出苗和苗期生长,同时还可以调节用水季节,缓和春季用水矛盾。 据试验观测,冬灌棉田在播种时,0米土层含水量较未冬灌的高 2%3%,棉花早出苗 2 天;5间,冬灌比未冬灌的棉田 0米土壤含水量高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前准备首先要购买棉花良种,提倡年年换种,千万不要贪图便宜,用二代或三代的棉种,因为自留种每年减产 10%左右。 每亩用种 斤左右,播前晒种,累计晒种时间不少于 30 个小时,并不断翻动。 注意不要直接摊晒在水泥地、砖地或金属板上。 播前必须适时造好墒,保墒,做到足墒下种。 二、科学施肥 施足底肥,一般亩施优质农家肥 34 方,尿素 10 公斤,二铵20 公斤,硫酸钾复合肥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田湿度越大,烂铃越严重。 如遇连续降雨天气,更易引起烂铃。 因此,在大雨天气后,要及时排除棉田积水,晾墒降低湿度,改善田间小气候,加速棉铃开裂,抑制病菌繁衍蔓延,减少烂铃。 花期后,要及时剪去空果枝,抹去强芽,分期分批打去中下部旁顶和主茎老叶,增强通风透光,降低温度,减少烂铃。 起严重烂铃。 而在风雨前及时培土,能显著增强地上部分固定和支撑能力,利于抗风防倒。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花伏蚜是棉花苗期蚜虫繁殖的后代,伏蚜在入伏以后开始危害棉花,其危害性远比苗期蚜虫的危害性要大得多,伏蚜排出的油状排泄物沾满棉花的叶子,降低叶面功能,妨碍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阻碍养分的运输,致使棉花嫩叶卷缩,从而使棉花蕾铃脱落。 因此,抓好对伏蚜的防治,是争取多产、早产伏桃的重要措施。 一、把握防治时机:棉花伏蚜通常是潜伏在棉花下部叶片上的无翅蚜向上部叶片、顶尖、枝干爬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要施钾2003 年秋冬,吴桥服务站对河北省吴桥县和山东省宁津县万西王、北小齐、南丁庄、孙庄、姜家堂、大乔等 13 个村、48 块会员棉田的土样测验结果,按亩产 350 公斤籽棉的土壤速效养分指标要求,大部分棉田的速效氮、磷、钾含量,以钾为最缺,氮其次,而磷基本不缺。 这与近些年棉农重视施用二铵甚至过量施用二铵有关。 具体到每块棉田,三要素的丰缺程度又各有不同。 在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