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
3、相距 8 米,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问小鸟至少飞行多少米。 【归纳总结】解题关键是利用转化思想将实际问题转化成直角三角形模型,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未知的边长.【针对训练】如图,一根 12 米高的电线杆两侧各用 15 米的铁丝固定,两个固定点 间的距离是()A13 B9 C18 D10例 2一个门框的尺寸如图所示,一块长 3m,宽 薄木板能否从门 框内通过?为什么?思考
行交流,既给予学生展示想法的机会, 又提供了互相学习以及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 师:谁来说说是怎么摆的呢。 学生边摆边说,学生可能会说到: ●我先摆出 5 个画片,拿走 2 个,还有 3 个。 ●我先把 5 个画片放在一起,拿走 2 个,就把 2 个画片放在一边,还有 3 个。 介绍画图表示的方法。 教师作为参与者,帮助学生从实物演示过渡到脱离实物,理解减法的意义,经历数学化过程。 师
方法和结果。 要让学生说出自己是怎么摆的,怎么算的。 学生边说,教师边在黑板上摆出来。 体会求一共做了几朵花就是把两种花合在一起。 老师讲解: 3个红色花片, 2个黄色花片,合起来一共是 5个花片,可以用 一个表示两部分相加的算式表示。 在花片下写出算式: 3+ 2= 5。 介绍 + 和 = ,读算式。 还可以提出: 1个女
5个花片 „„ 学生也可能用别的颜色去摆,只要意思对,教师就要给予鼓励。 介绍加法算式和各部分名称。 在交流的基础上,教师介绍加法,并写出加法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引出加法,有利于学生理解加法的实际意义。 师:同学们做得很好, 3个红色花片、 2 个黄色花片合起来一共有 5 个花片,可以写成一个加法算式,(师边板书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算式。 以 3+ 2 为例
5、()3x 2 x( x 2)A0 B2 C0 或 2 D1【归纳总结】增根是使分式方程的分母为 0 的根所以判断增根只需让分式方程的最简公分母为 0;注意应舍去不合题意的解【针对训练】若关于 x 的方程 2x2 有增根,则增根是_问题 2:如果关于 x 的分式方程 1 有增根,则 m 的值为()2x 3 3A3 B2 C1 D3【归纳总结】增根是使分式方程的分母为 0
如果学生只写出 2+ 3 或 3+ 2 一种算式,教师可提示。 如: 2 只小兔和 3只小兔还可以怎样说,怎样列式呢。 师:有 1 只大兔, 4 只小兔还可以怎样说,怎样列式呢。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生 1: 4 只灰兔子和 1 只白兔子合起来是 5 只兔子。 列式是 4+ 1= 5。 生 2: 1 只白兔子和 4 只灰兔子合起来是 5 只兔子,列式是 1+ 4= 5。 观察,
、 启发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并解决。 教师作为参与者,要注意引导、鼓励学生从树的棵数,风筝的状态等不同角度提出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 充分利用情景图,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学习有关 7 的加减法。 师: 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 提出来,大家一起解答。 学生提不出,老师先提一个引导,生可能会说出: ●空中还剩几只风筝。 7-2= 5 ●一共有多少只风筝。 5+2= 7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筝的男同学、女同学人数,解决了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的问题。 同学们想一想,解决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想呢。 如,有 5 个同学的风筝在天上飞着, 2个同学的风筝落在地上,然后师生共同写出算式: 5+ 2= 7 2+ 5= 7 鼓励根据情境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分别从风筝的状态、树的大小等不同角度提出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并算一算。 ◆算一算 右边的减法图第一
,列式为 4+ 5= 9 或5+ 4= 9。 ● 有 3 个女生, 5 个男生,一个老师,列式 3+ 5= 8 等等。 只要学生说得合理,教师要给予肯定。 启发学生提出其他加减法计算的问题,由于提问题对小学生来说有点难,教师可以作为参与者共同完成。 充分利用情境图中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在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 9 的加减法。 师: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算式解决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
探索发现减法表中的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加深对 10以内减法的认识。 师:观察我们整理的减法表,你发现了哪些规律。 学生可能回答: ●左边第一列是减 1 的,第二列是减 2 的; ●从下往上,第一行都是10 减几,也就是 10 减去 1- 9各数;第二行是 9减 1- 8各数;第三行是 8 减 1- 7 各数; ●从左上到右下看,后一个算式的两个数字都比前一个算式多 1,差都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