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
整理减法表的过程和整理的结果告诉大家。 ( 3) 提出“说一说”的问题,进行讨论。 然后提出大头蛙的问题,鼓励学生发现减法表中 的其他规律。 如,从左上到右下斜着看, 1- 2- 3- 3„„算式的
:在报纸、日历、杂志、商场、超市、医院、学校、车站、计算器等等地方都用到数字,可以说数字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太密切了。 比较印刷体和手写体。 先让学生写出0~ 9,再出示印刷体的数字和学生写的数字,比较有什么不同。 师:看来数字在我们生活中太 重要了,现在请同学们写出0~ 9 各数。 师:现在把我们写出的数和印在报纸、杂志上面的数字比一比,看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学生可能会说: ●印在书上的字
做好分工,鼓励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去。 ( 3) 交流各组分工整理的情况。 ( 4) 提出“说一说”的问题,学生找出横、竖的排列规律后,鼓励学生观察、发现其他规律。 第 2题,按要求选择数字写算式。 教师说明要求后,由学生自己完成。 交流 时,让学生
下面,就请各组同学分工合作,来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吧。 把学过的10 以内加法算式整理在表中。 小组长要负好责任。 教师首先巡视,指导分工不明确或分工不合适的小组,然后参与小组活动。 全班交流。 先让每个小组交流一下整理的加法表,如果有不同的,让学生讨论一下,怎样填更好。 为各小组提出 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的机会,并在交流中,形成共识。 师:请各小组展示你们整理的加法表。 个别学生在整理时还可能出现
师要给予积极评价。 师:这种方法更好。 把 10 根捆 1 捆,另外摆 3 根后,一看就知道是 13 根。 让学生按照把10 根捆成 1 捆的方法,在摆 14 根小棒。 师:现在大家按把 10 根小棒捆成 1 捆的方法。 再摆出 14 根小棒,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先自己做,再交流。 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学生做后,交流做的结果。 认识“ 10 个一是一十”。 在充分交流的基础
示。 观察分类的集合图,让学生了解同样一些物体, 在不同的标准下,得到的分类结果是不同的。 ◆ 练一练 第 1题,先让学生 了解图上都有什么。 然后再自己确定标准分类。 学生可能有不同分类方法。 如,按形状分、按颜色分等。 第
5、别填入相应的集合里:|3|,7,0, 9, 381, 2, , 0)3(,3 2 ,12 111 2.(1)无理数集合_;(2)负分数集合_ _;(3)整数集 合_;(4)非负数集合_.【归纳总结】正确理解实数和有理数的概念,做到分类比遗漏不重复.【针对训练】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内:有理数集合 无理数集合 整数集合 分数集合 实数集合 二、课堂小结内容实数与数轴
5= 15,最简单。 ● 进位加法 第 1课时, 9加几。 教材首先呈现了形态可爱的一群鹅,其中,有 9只白鹅, 3只黄鹅,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只鹅 ”。 在学 生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列出 9+ 3的算式后,兔博士说“用花片摆一摆,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算的 ”。 兔博士的指导语有两层意义,一是让学生自己用花片摆一摆,算一算;二是交流自己的算法。 教材呈现了不同的算法,重点介绍“凑十 ” 法。
糖,再实际数一数。 然后 出 示两个人的谈话信息。 提出“谁多 谁少”的问题,在学生得出“红红比聪聪少”“聪聪比红红多”以后,引导学生说出:15块比 18块少, 18块比 15块多。 教师讲解: 15块比 18块少,就是 15比 18少,也可以说 15比 18小,用 < 表示出来是 15<
教师给予不同程度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 13根小棒捆成 1捆和 3根,很容易看出是 13根。 根据“一捆小棒是 10根”得出:“ 10个一是一十 ”。 ◆用计数器表示数 先让学生认识计数器。 告诉学生计数器是用来表示数的工具,然后让学生观察教材用计数器表示14的图,说一说发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