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 3)求解: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有序地解出三角形,求得数学模型的解 ( 4)检验:检验上述所求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从而得出实际问题的解 Ⅴ .课后作业 课本第 22 页第 3 题 ●板书设计 ●授后记 第 13 页 共 58 页 课题 : 167。 解三角形 应用举例 第二课时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运用正弦定理
集 合 含 义 特 征 指定对象的全体 形成 一个集合 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表示法 分 类 列举法 {1,2,3,„ }、描述法 {x|P},韦恩图法 有限集、无限集 空集 数 集 关 系 自然数集 N、整数集 Z、有理数集 Q、实数集 R、正整数集 N* 属于∈、不属于 、包含于 、非包含于 ,真包含于 、集合相等 运 算 性 质 交集 A∩ B= {x|x∈ A 且 x∈ B};
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唤起学生的“主角”意识。 体现了ARCS 中 “ 注意( Attention) ”。 同时让学生与至少五名同学交流,不仅可以让 学生获取更多的资料,还间接鼓励学生学会分享。 要求上传给教师是为了在翻转课堂之初对学生起一个监督作用。 2020 年 8 月中旬降雨量的变化曲线图,体会在某些时段降雨量升高,某些时段降雨量降低。 生活中我们关心很多数据的变化
222 (0 )y r x x r 所以 221 ( 2 2 ) 22S x r r x 222( )x r r x ,其定义域为 0x x r . 4r C D A B 2r C D A B O x y 第 11 页 【辅导专用】 共 72 页 ( II)记 2 2 2( ) 4( ) ( ) 0f x x r r x x r , 则
学生活动 网络应用 学生利用网络学习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函数单调性,引入新课 同学们,从初中到现在我们已经学习过好几种函数,如正比例、反比例函数,一次、二次函数等。 前段时间,我们从函数图像的升降变化研究了一 般函数的单调性,大家还记得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吗。 哪个同学愿意给老师说说呢。 (学生回答函数单调性的定义,老师随机点评) 下面老师给出三个函数
的教育思想和 新课标理念 的指导下,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 以教师教育和学生发展为主体,系统探索新课程标准及现代教育理念下高中数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 特征、特点,及其操作步骤、环节和处理要求 ,高效课堂教学的教师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善教师的教学方式,丰富、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大面积提高 我校数学成绩 ,全面提高我校的课堂教学水平。 (二)研究步骤 研究准备阶段:
(论文) 7 四、信息技术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影响 (一)信息技术作为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一种有效的认知工具 人们感知事物是通过多重感官进行的,获取信息也是如此。 通过心理学实验研究发现 ,人类获取 的信息 83%来自视觉、 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 94%,还有%来自嗅觉, %来自触, 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再有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8]
y f x ab x x y b y y b f xb x x y b y y b f xx w ww x w x y f w xy A A? ? ? ? ? ?? ? ? ? ? ?? ? ? ? ? ?? ? ?? ? ?? ? ??????单 位 :向 上 平 移 个 单 位 :向 下 平 移 个 单 位 :横 坐 标 变 换 : 把 各 点 的 横 坐 标 缩 短 ( 当 时 ) 或 伸
4)形的变换:统一函数形式,注意运用代数运算。 sin α cos α 2 = 1, tan( α − β ) = − ,求 tan (β − 2α )的值。 1 − cos 2 α 3 sin α cos α cos α 1 (由已知得: = = 1, ∴ tan α = 2 2 sin α 2 sin α 2 2 又 tan (β − α) = 3 如:已知 2 1 − tan (β −
1) 数列 na 中, 11211 , 2 ,nnna a a nn 求 na ; (2) 数列 na 中, 1111, 2 ,2nnna a a n 求 na . 2 (七)构造法:利用整体思想构造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求通项公式 ( 1) 数列 na 中,1111, 12nna a a ,求 na ; ( 2) 数列 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