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100条建议心得内容摘要:

,我们在讲解时,有时忽视了学生应该理解什么,在思考过程中应达到什么目的。 思考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 教师越是善于把学生的思维活动赋予解决问题的性质,学生的智力也就能越积极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学习中的阻力和困难也就越清楚,因而脑力劳动 的过程也就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难的过程。 那种认为把教学内容讲得越清楚,越明白,学生的问题就会越少,他们的知识就会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师,是大错特错的。 好老师决不会越俎代庖地替学生解决难题,他们对学生的关心首先表现在让学生明白摆在他们面前的困难是什么,要想克服困难,不仅仅需要孩子们集中极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们付出极大的意志力。 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识,不仅仅要在学生面前揭示教材内容的本质,而且要教给学生怎样思考,让他们独立地自觉地深入到教师的详细讲解中来。 从书中我也深深地领悟到,我们教师要重视自身角色的转变,将课 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当有些知识在学生中有人了解,有人不懂时,教师的最佳角色就是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让“知道的人讲给不知道人的听”。 爱因斯坦也指出:“教师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 ”因此,我们应通过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让学生在心与心的交流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尽管他们的语言很幼稚、很可笑、甚至不完整,但他们传达的思想却是一致的,只要教师不时地矫正、提升,教学的效果应是十分明显的。 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孩子最佳的学习方式”,才能更加正视“教师的身份”。 学习上存在困难,首先是儿童不愿意动脑筋, 将学习当成一件苦差事,确实,学习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 “无论一个儿童感到如何困难,他都应当学会思考。 应当使书籍成为他的快乐的源泉。 语言应当进入他的精神世界,成为他个人的财富。 ”学习落后的儿童,我们在帮助他们时,不是直接给予他答案,而是一步步引导他去自己寻求答案,使他学会思考。 三、调动情绪、控制注意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能把握住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