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礼貌显魅力内容摘要:
作为礼仪之邦,我们自古就非常注重“礼”,讲文明、懂礼貌是自身道德素质的体现,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文明的一 部分。 传承礼貌礼仪,是对中华文明的传承,是我们的责任。 组织讨论: 什么是礼貌。 总结归纳: 礼貌是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应该具备的相互表示敬意的友好得体的气质和风范。 学生: 分角色展示,体验情境。 思考并回答问题,体会礼貌是尊重的具体 体现,感悟礼貌的内涵。 二、我的朋友 我选择 教师: 环节过渡: 提到相互交往,我们很容易想到“朋友”一词。 你愿意和具有什么样品质的人交朋友呢 ? 让我们进入“我的朋友我选择”。 词语呈现: 呈现表现人物品质的诸多词语。 例如,尊重、宽容、谦让、与人为善,斤斤计较、爱发脾气、言语刻薄、说话不算数。 明确有礼貌包含着对他人的尊重、宽容、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 这些品质有利于人际交往。 4 提问: 你会选择具有哪些品质的人作为朋友呢。 有些词语落选了,为什么不选。 统计汇报: 教师呈现课下统计的本校初二年级学生关于交往问题的调查结果。 组织讨论: 本班同学的选择和其他年级同学的选择结果有什么异同。 比较的结果对你的交友有什么启发。 总结归纳: 大家选择的尊重、宽容、谦让、与人为善都是 礼貌所包含的良好品质。 礼貌是友好交往的道德桥梁。 我们以此为标准挑选朋友,同时,我们也在接受他人的选择,应该使自己成为有礼貌的人。 三、你同意吗。 教师: 观点呈现: 关于礼貌,有人这么认为:讲礼貌,是私事,是小事,没必要小题大做。 组织讨论: 提出问题: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组织学生小组自由讨论后全班分享。 教师在倾听学生发言时板书学生发言要点。 总结发言: 同学们都认为礼貌不仅仅是个人的事,大家分别从不同角度阐明了自己的观 点:礼貌是个人道德的体现,是否懂礼貌也影响到他人、社会和国家。 资料分享 1: 在美国珍珠港,“垃圾桶在此”这句话只写给中国人看;在巴黎圣母院,“请保持安静”这句话只写给中国人看。 提问: 看到这两则告示,你有何感谢。 你想对这样的中国人说些什么。 教师小结: 有这样不礼貌行为的人也许只是中国人中的一部分,但是这一部分人的不礼貌行为却使国家形象。教学设计:礼貌显魅力
相关推荐
在罗琳的经历中出现最多的一点是什么。 设计你的未来。 成功人士 明确的人生目标 : 提问 1:通过他们的自我期待, 猜猜他们都是谁。 提问 2: 解 析 大人物的概念 (实现了人生价值,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就是大人物,就是成功的。 ) 提问 3: 是否树立了人生目标便会成功、便会从一个小人物成为一个大人物。 材料: 布伦基特 —— 从盲童到政坛硬汉 提问 1:有理想为何却没有实现呢。 提问 2:
你非常难过,但为了不让父母担忧,你在好朋友面前大哭一场之后,便擦干了眼泪,从不在父母面前哭泣。 首先你学会了生活自立,学会了照顾自己。 你给住院的妈妈发短信说: “ 妈妈请放心养伤,我会照顾好自己 ”。 Part2 青青、爸爸、妈妈回家 提问: 爸爸妈妈经过手术后,需要在家养病,但生活不能完全自理谁来照顾他们。 青青的生活和学习怎么办。 活动一:分组讨论
( 3)汇报并说想法。 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 1) 22+13=35(人) 35- 6=29(人) 22+13- 6=29(人) ( 2) 22- 6=16(人) 16+13=29(人) 22- 6+13=29(人) ( 3) 13- 6=7(人) 7+22=29(人) 13- 6+22=29(人) 师:小朋友,你们真聪明,你们的这些想法都对,都算出了现在看戏的人数。 谈话
摄像头,引发了司机和乘客之间的争论。 出租车司机为什么力挺。 乘客为何疑虑重重。 讨论与探究: 发现公共领域中的摄像头 面对争议,如何做出正确选择。 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 实现“理解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的知识目标和“初步形成用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观点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能力”能力目标 价值审视与确认 矛盾普遍存在,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
:通过我们已经了解的关于凸透镜的知识和你的日常生活经验,你认为上述问题的答案可能是什么。 以小组为单位继续讨论。 猜想:照像时人和景物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大,像是缩小的;使用投影仪时,投影片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小,像是放大的。 看来,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可能跟物体凸透镜的距离有关。 窗外的景物到凸透镜的距离比较远,像是倒立的;用凸透镜直接看书上的字时,凸透镜离书面较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