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内容摘要:
长的习题分成四大类,最后为之起了名字: “直接求 ”、 “间接求 ”、 “逆向求和组合求 ”。 设计出来问题后,我并没有直接给学生出示例题,而是将这四个问题的名字写在黑板上,我创设带有趣味性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今天我们换一个角色,根据黑版上我们共同研究确定的四个问题,我们分成四个活动小 组,每一个小组一个问题,由你们自己来编相应的题我来解答,看一看哪个小组能把老师考住。 你们愿意出题吗。 ”问题一抛出,学生的积极参与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根据小组的问题,开始编题,在活动期间,如 “逆向求和组合求的小组出现了疑惑,然后请教老师答疑,我想这就是他们做题错的原因,这个原因如果老师直接给指出,学生还是记不住,在交流过程中老师指点给他们,首先在理解层面有提高,其次在记忆方面能够记得牢,既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有使学会生学会带着问题去思考,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学生在这节复习课上当他们看到这四 个题目的时候,心里一定存在很多疑。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关推荐
在交流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烟花三月”的传神,来引发学生对春天美景的遐想,联想长江两岸的一片春意,“形真”而“意远”。 借着一喜一忧让学生说说、演演临行前,李白的心情如何。 又会对孟浩然说些什么。 让学生通过感受、理解,再用言语、行动表达内心情感,融理解、感受、运用于一体。 朗读诗歌: 师引导:在这样美好的春光里,在这优美的黄鹤楼,故人归去,依依惜别,这情比江水长,比江水深,比江水远
记号,随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对于较简单易懂的问题,就在小组内消化解决。 例如,有学生提出:“荒凉”是什么意思。 在组长的带领下,这个小组通过查字典准确地理解了“荒凉”这个词的意思。 又如,有学生提出:为什么“太阳落山了,动物们都出来活动了”。 问题一提出,这个小组的其他成员就迫不及待地为他解答:老虎、狮子都是夜里出来活动的,这是它们的生活习性。 之后
2.学生动手测量,教师巡视。 给予指导。 3.交流得出结论: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 4.猜想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三、实验操作,推导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1.实验操作。 师:圆锥的体积到底与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就用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每个小组都准备了米或沙,打算怎么实验,商量好办法后再操作。 2.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 3.汇报交流
1kxy ,当 k 变化时,此直线被椭圆 14 22 yx 截得的最大弦长等于 ( ) B. C. D. C 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 x 轴上, C 与抛物线 xy 162 的准线交于 BA, 两点,34AB ;则 C 的实轴长为( ) A. 2 B. 22 11.过椭圆 )0(12222 babyax 的左焦点 1F 作 x 轴的垂线交椭圆于点 P , 2F 为右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