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八上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ppt课件3内容摘要:
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广受欢迎。 瓦特由于这样一个划时代的伟大发明,从一个一贫如 洗的无名小卒,一下子成为一个名利双收的大人物了。 他 对科学技术和社会进步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人民是不会忘 记的。 为了纪念瓦特这位伟大的发明家,人们把常用的功率 单位定为瓦特,简称瓦。 为什么“蒸汽机”会成为工业革命的标志。 瓦特蒸汽机的出现,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史蒂芬孙和“蒸汽机车”的故事 史蒂芬孙的父亲是一名蒸汽机司炉工,母亲是一个普 通的家庭妇女。 他们全家 8口,全靠父亲的一点工资生活, 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史蒂芬孙 8岁 就开始去放牛了。 史蒂芬孙从小就对那轰隆隆转动的机 器有莫大的兴趣。 每当去煤矿给父亲送饭,他总是围着 机器看个不停。 他憧憬着自己成了一个大人,像父亲那 样操纵着巨大的蒸汽机。 青年时期的斯蒂芬孙,常常是白天在煤矿做工,夜里参加 夜校学习并坚持自学,同时还替人擦皮鞋,以维持艰苦的 生活。 他对蒸汽机的构造和原理有着浓厚的兴趣,经常独 立认真研究。 后来立志从事交通工具的发明创造。 史蒂芬孙在 1814年发明了一台蒸汽机车,这辆蒸汽机车虽 然取得了成功,但也暴露了许多问题,如噪音太大,振动 强烈,蒸汽机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 蒸汽机车开动时,浓 烟滚滚,车轮摩擦铁轨时火星四溅,坐在车上的人满面烟 尘,被颠的筋疲力尽。 蒸汽机车在前进时不断从烟囱里冒 出火来,把附近的树木都烧焦了,这也许就是当时人们把 它称为“火车”的缘故吧。 1825年史蒂芬孙亲自驾驶 “旅行者 号”进行铁路运输,并获得成功,这时情况已有了相当大的 改善。 “旅行者。鲁教版八上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ppt课件3
相关推荐
、说明、证明和认为,这些谓语后一般用逗号 ) 邓小平指出,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5.“某某说”、“某某想”后不是直接引用,不用冒号;放在所说话中间不能用冒号;放在所说话的后边用句号。 他说今天不回家了。 “这个问题,”李明说,“让我好好考虑考虑。 ” “落后就要挨打。 ”邓小平告诫我们说。 下文和提示的内容不一致时,不能用冒号。 老师说了一声:“下课。 ”就走了。 老师说了一声“下课
6 6 6 氧 8 8 8 钠 11 12 11 氯 17 18 17 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原子中不一定有中子 原子种类与质子数有关 思 考 原子中存在着带电的粒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由于原子里原子核所带的电量等于电子所带的电量,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体积很小 把一亿个氧原子紧密地排成一列,长度大约为 原子核 原子
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 与水反应: CO2+H2O ==H2CO3 H2CO3==H2O+CO2↑ 与石灰水反应: CO2+Ca(OH)2==CaCO3↓+H2O 2CO+2NO === 2 CO2 +N2 催化剂 高温 启普发生器 2CO+2NO === 2 CO2 +N2 催化剂 高温 2Mg+CO2 ==== 2MgO+C 点燃 结论: ① 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与; ②
子无论长短 ,只要结构完整 ,意思独立的陈述句 ,句后都应用句号停顿。 语气舒缓的祈使句 (如例② ),有强调意味的陈述句 (如例③ ),有时独词句无主句 (如例④ )表示陈述语气时也用句号。 返回 李必超课件 (2) 问号 (?) 问号用在一句话未尾 ,表示疑问的语气。 例如 : 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 ? 他是谁 ?从什么地方来 ? 李必超课件 使用问号应注意以下几点 : ①
转换 实验探究 :能量的转化 实验探究 :能量的转化 ①重物下落,重物的 重力势能 转化为重物的 动能 ;电机将 动能 转化为 电能 ; 电能 通过导线传输到灯泡,灯泡发光发热,灯泡将 电能 转化为 光能 和 内能 ;电机转动一段时间后会发热,电动机还将 电能转化为 内能。 先释放重物 重力势能 动能 电能 光能 内能 实验探究 :能量的转化 ②电机转动
欧) (符号: “ Ω” ) 比欧大的单位: 千欧 ( KΩ) 、 兆欧 ( MΩ) 1兆欧 = 千欧 = 欧 103 106 固定电阻元件符号。 关系如何。 导电能力呢 ? 导体的电阻 小 ,导电能力 强。 绝缘体的电阻 大 ,导电能力 弱。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强,电阻就越大 导 体 绝缘体 容易导电 不容易导电 原因 存在 自由电荷 原因 无 自由电荷 (金属导电:靠 ) 都 有 电 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