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2课雷雨内容摘要:

鲁侍萍说过去的事不说了,这正是周朴园要达到的目的,所以他立即说“那更好了”,但是不说了,不等于问题解决了,因此,老于世故的周朴园提出来还要“明明白白地谈一谈”。 谈什么呢。 剧本又激起了读者和观众的悬念。 ] 鲁侍萍 不过我觉得没有什么可谈的。 周朴园 话很多。 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话很多”,但只有“鲁贵”一句才是最要紧的。 这一句点明了周朴园为什么一认出鲁侍萍就急不及待地追问:“谁指使你来的。 ”他最担心的是,如果鲁贵知道了他和侍萍当年的事情,即使鲁侍萍不想敲诈, 鲁贵也不会放过。 ] 鲁侍萍 你不要怕。 他永远不会知道的。 周朴园 那双方面都好。 再有,我要问你的,你自己带走的儿子在哪儿。 [一切的问题都谈妥,都可以放心之后,周朴园最后才想起儿子,在一个资本家的心中,金钱和亲情,孰重孰轻,一目了然。 ] 鲁侍萍 他在你的矿上做工。 周朴园 我问,他现在在哪儿。 鲁侍萍 就在门房等着见你呢。 周朴园 什么。 鲁大海。 他。 我的儿子。 [这四个短句表达的意思,可以说成是“鲁大海原来是我的儿子。 ”但这样只是平淡的叙述,看不出说话者的感情。 现在作者改用四个短句,形成急促的语气 ,表现了周朴园极度惊讶、激动、疑惑的复杂感情。 “什么。 鲁大海。 ”这是非常惊讶,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他。 ”表示十分惊叹,这时的周朴园脑子里浮现出鲁大海的形象:我的儿子就是他。 就是那个带头罢工反对我的他。 “我的儿子。 ”他会是我的儿子吗。 我的儿子会是他吗。 周朴园最终不相信鲁大海是他的儿子,怀疑鲁大海是不是他的儿子。 ] 鲁侍萍 就是他。 他跟你现在完完全全是两样的人。 周朴园 (冷笑) 这么说,我自己的骨肉在矿上鼓励罢工,反对我。 鲁侍萍 你不要以为他还会认你做父亲。 [周朴园在得知鲁大海是自己的儿子之后,企图 以血缘关系淡化他和鲁大海的冲突,鲁侍萍则一再强调“他跟你现在完完全全是两样的人”,“你不要以为他还会认你做父亲”,剧本以此暗示了周朴园和鲁大海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对抗性的阶级矛盾。 从“周朴园 那更好了”至“你不要以为他还会认你做父亲”,这个片断主要是为了引出鲁大海,为鲁大海的出场造声势作铺垫。 ] 周朴园 (忽然) 好。 痛痛快快地。 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这几句台词内蕴丰富,充分暴露了周朴园的资本家本性:“好。 ”周朴园想,不认父亲就不认父亲吧,什么骨肉情,父子情、夫妻情,原本都是虚假的东西,认钱不认情,还不是为 了钱。 “痛痛快快地。 ”你这次来一定有目的,你就直截了当地说出来吧,不要再这么遮遮掩掩,躲躲闪闪啦。 “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人生就是交易。 ”你鲁侍萍找到这里来,他鲁大海走到这里来,还不都是想和我做一笔交易。 我不拿出钱和你做成 这笔感情交易,这件事断然不会了结。 钱,是周朴园使出的最后一招,他迷信金钱万能,他以为只有拿出足够的钱,才可以堵住鲁侍萍的嘴。 ] 鲁侍萍 什么。 [鲁侍萍没想到周朴园会出此下策,难道我是为了几个臭钱而来吗。 这一句反问,表现了她因为人格受到侮辱的愤怒,从而显示出她的刚强和自尊。 ] 周朴园 留 着你养老。 鲁侍萍 (苦笑) 哼,你还以为我是故意来敲诈你,才来的么。 [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鲁侍萍的这句台词充满了对周朴园的蔑视。 ] 周朴园 也好,我们暂且不提这一层。 那么,我先说我的意思。 你听着,鲁贵我现在要辞退的,四凤也要回家。 不过-- [周朴园在拿钱和鲁侍萍做感情交易失败之后,又提出另一笔交易,即把鲁家的人赶出周家。 “不过 —— ”这没说完的话可能是,不过我会给你们一笔钱。 周朴园处处都是拿钱来做交易。 ] 鲁侍萍 你不要怕,你以为我会用这种关系来敲诈你么。 你放心,我不会的。 大后天我就带着四凤回到我原来 的地方。 这是一场梦,这地方我绝对不会再住下去。 周朴园 好得很,那么一切路费,用费,都归我担负。 鲁侍萍 什么。 周朴园 这于我的心也安一点。 鲁侍萍 你。 (笑) 三十年我一个人都过了,现在我反而要你的钱。 [鲁侍萍的这句台词最值得玩味。 “你。 (笑)”鲁侍萍笑什么呢。 原来周朴园反复唠叨说要给她钱,“这于我的心也安一点”,鲁侍萍笑的就是周朴园的这颗“心”。 在鲁侍萍看来,你周朴园还有“心”吗。 你的心,三十年前就被狗吃掉了。 我现在要你这没心肝的人来施舍吗。 从“周朴园 (忽然)好。 痛痛快快地。 ”至“现在我反而要 你的钱。 ” 这个片断是本场戏高潮的顶峰,写周朴园和鲁侍萍相认后,两个人人格的激烈碰撞。 周朴园想用金钱和鲁侍萍做一笔交易,以达到把鲁家的人赶出周家、赶往外地的目的。 鲁侍萍对此给予了严辞驳斥,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通过这个片段,表现了周朴园人格的卑贱,鲁侍萍人格的高贵。 ] 周朴园 好,好,好,那么,你现在要什么。 鲁侍萍 (停一停) 我,我要点东西。 周朴园 什么。 说吧。 鲁侍萍 (泪满眼) 我 —— 我 —— 只要见见我的萍儿。 [鲁侍萍不要周朴园的金钱,但要见见自己的儿子周萍,表现出她纯洁、崇高的母爱。 ] 周朴园 你想 见他。 鲁侍萍 嗯,他在哪儿。 周朴园 他现在在楼上陪着他的母亲看病。 我叫他,他就可以下来见你。 不过是 —— (顿) 他很大了, —— (顿) 并且他以为他母亲早就死了的。 [周朴园的这段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台词,潜台词非常丰富。 “他现在在楼上陪着他的母亲看病”,言下之意是,你已经不是他的母亲。 第一个破折号处没有说完的话可能是:叫萍儿下来很容易,但是他不会认你这个母亲的。 第二个破折号处没有说完的话可能是,他长大了,已经知书达礼,懂得认你这样的母亲有违门规家法,不合尊卑贵贱了。 “并且他以为他母亲早就死了的”,意思是说, 他不能再有你这个活着的母亲了,否则,对他身份、名誉都不利。 前面周朴园说鲁大海是自己的儿子,鲁侍萍说“他和你现在完完全全是两样的人”,“你不要以为他还会认你做父亲”;现在鲁侍萍要认儿子,周朴园又说他不会认你这样的母亲。 剧本就这样从鲁大海与 周朴园的父子关系,从周萍和鲁侍萍的母子关系,深刻地说明了在现实生活中严酷的阶级关系高于血肉关系。 ] 鲁侍萍 哦,你以为我会哭哭啼啼地叫他认母亲么。 我不会那么傻的。 我明白他的地位,他的教育,不容他承认这样的母亲。 这些年我也学乖了,我只想看看他,他究竟是我生的孩子。 你不要怕,我 就是告诉他,白白地增加他的烦恼,他也不愿意认我的。 [这是鲁侍萍从几十年的艰苦煎熬中学到的道理。 年青的时候,她“不规矩”,“不守本分”,幻想依靠周朴园改变自己的命运,爬上贵妇人的地位,结果碰得头破血流。 这惨痛的教训告诉她,在这样的社会里,尊卑贵贱是不可逾越的鸿沟。 “这些年我也学乖了”,我再也不会像三十年前那样的傻了,我不会靠认了这个儿子捞点什么好处的。 ] 周朴园 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 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鲁侍萍 好,我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见你。 [从“周朴园 好,好,好, 那么,你现在要 什么。 ”至“鲁侍萍 好,我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见你”。 这个片断为周萍的出场继 续铺垫造势。 ] 周朴园 (由衣内取出支票,签好) 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 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 [周朴园开始想拿钱和鲁侍萍做一笔感情交易,被鲁侍萍严辞拒绝,现在他再次拿出钱来,是想以此赎免自己的罪过。 说明周朴园面对鲁侍萍这颗高贵的灵魂,终于也有了一点愧疚之心。 ] 侍萍接过支票,把它撕了。 [这个戏剧动作,表现鲁侍萍丰富的内心世界:你知道 自己犯了罪,说明你还有这么一点人性,但是我会要你的臭钱吗。 你的罪过 能用钱 算得清吗。 鲁侍萍撕碎支票,表现了她的骨气和尊严。 ] 周朴园 侍萍。 鲁侍萍 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周朴园 可是你-- [周相园没有说完的这句台词内涵相当丰富:周朴园想说的话是什么呢。 我们可以有多种猜测,但是不管他会说出什么样的话,话语中反正会散发着令人作呕的铜臭味,体现他‘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肮脏本性。 ] 外面争吵声。 鲁大海的声音:“放开,我要进去。 ”三四个男仆声:“不成,不 成,老爷睡觉呢。 ”门外有男仆等与大海的挣扎声。 周朴园 (走至中门) 来人。 (仆人由中门进) 谁在吵。 仆 人 就是那个工人鲁大海。 他不讲理,非见老爷不可。 周朴园 哦。 (沉吟) 那你就叫他进来吧。 等一等,叫人到楼上请大少爷下来,我有话问他。 仆 人 是,老爷。 (由中门下。 ) 周朴园 (向侍萍) 侍萍,你不要太固执。 这一点钱你不收下,将来你会后悔的。 [周朴园的这段台词与前边侍萍接过支票把它撕了的情节相呼应,言下之意是:你这是愚蠢的固执,现在我给你钱你却充好汉,将来喝西北风才知道后悔哩。 ] 侍萍望着周朴园,一句话也不说。 [嘴里不说,鲁侍萍心里在说: 我宁可饿死也不 会要你这臭钱。 但是她觉得这样的话 不须说,不屑 说, 此时无声胜有声。 从“周 朴园 (由衣内取出支票,签好)”至“侍萍望着周朴园,一句话也不说。 ”,这 个片断写鲁侍萍撕毁周朴园的支票,用行动维护了自己人格的尊严,同时通过幕后 的争吵声,再次为鲁大海的出场造势张本。 ] 第四层次,“ 鲁侍萍 老爷,没有事了。 ”至“ 侍萍望着周朴园,一句话也不说 ”。 这是本场戏的又一高潮,写周朴园在和鲁侍萍相认后展开的激烈矛盾和冲突。 周朴园终于明白眼前站的就是侍萍时,突然发出责问,然后有侍萍的控诉,有周朴园的劝解和曲意诉说,周朴园拿出金钱来进行感情上的交易,最后以侍萍撕毁支票,提出见 一见周萍完成这场戏的冲突。 剧作通过上述一系列的对抗,讴歌了鲁侍萍所坚持的骨气和人格,揭露了周朴园奸诈、虚伪和金钱万能的资本家本质。 第三部分,“仆人领着大海进”至结尾,这是课文节选的第二场戏,写周朴园与鲁大海、侍萍与周萍、周萍和鲁大海相见。 如果说第一场戏是写周朴园与鲁侍萍这对老情人由相见而到相认,那末第二场戏则是写父与子,母与子、兄与弟相见而不相认,不仅不认,而且是誓不两立的仇人。 剧本通过这场戏说明,血缘关系本质上也是一种阶级关系。 本场戏根据剧情发展,可分为两个层次。 仆人领着大海进,大海站在左边,三四个仆 人立一旁。 [这是由第一场戏向第二场 戏的过渡。 剧本的一幕戏之内,又常常分成若干场戏,有的明白地标示出来,有的 没有标示,划分场次的依据主要是根据剧中主要人物的上下场。 前面写鲁侍萍出场 后与周朴园由相认到发生激烈的冲突,是第一场戏,下面鲁大海上场后,写他与周 朴园、周萍发生的激烈冲突,是第二场戏。 ] 鲁大海 (见侍萍) 妈,您还在这儿。 周朴园 (打量大海) 你叫什么名字。 鲁大海 你不要同我摆架子,难道你不知道我是谁么。 周朴园 我只知道你是罢工闹得最凶的工人代表。 鲁大海 对了,一点儿也不错,所以才来拜 望拜望您。 [从“(见侍萍)妈,您还在这儿。 ”至“所以才来拜望拜望您。 ” 这是写周朴园和鲁大海的见面,周朴园明知鲁大海是他的“亲骨肉”,但是他与鲁大海见面时却故意打官腔,追问大海“你叫什么名字。 ”摆出资本家、董事长的臭架子,说明他对大海已不存在什么骨肉亲情,而鲁大海也故意地用上一连串的恭维话,表示对周朴园的嘲笑和讽刺,他们一见面就呈现一种劳资间尖锐的阶级对立。 ] 周朴园 你有什么事吧。 鲁大海 董事长当然知道我是为什么来的。 周朴园 (摇头) 我不知道。 [这句台词充分表现了周朴园的老奸巨滑,他明明心知肚明,却故意假装糊涂,实际是嘲弄鲁大海,你们的罢工已经失败啦。 我周朴园什么都了如指掌,只有你这个傻小子才什么也不知道呢。 ] 鲁大海 我们老远从矿上来,今天我又在你府上门房里从早上六点钟一直等到现在,我就是要问问董事长,对于我们工人的条件,究竟是答应还是不答应。 周朴园 哦, —— 那么,那三个代表呢。 鲁大海 我跟你说吧,他们现在正在联络旁的工会呢。 周朴园 哦,--他们没告诉你旁的事情么。 鲁大海 告诉不告诉于你没有关系。 --我问你,你的意思,忽而软,忽而硬,究竟是怎么回事。 周萍由饭厅上,见有人,想退回。 周朴园 (看周萍) 不要走,萍儿。 (望了一下侍萍。 ) 周 萍 是,爸爸。 周朴园 (指身侧) 你站在这儿, (向大海) 你这么只凭意气是不能交涉事情的。 [周朴园在这里俨然以长辈的口气教训鲁大海:傻小子,你太嫩啦,不会动脑子,不会用理智,是办不成事情的。 ] 鲁大海 哼,你们的手段,我都明白。 你们这样拖延时候,不就是想去花钱收买少数不要脸的败类,暂时把我们骗在这儿。 周朴园 你的见地也不是没有道理。 鲁大海 可是你完全错了。 我们这次罢工是团结的,有组织的。 我们代表这次来并不是来求你们。 你听清楚,不求你们。 你们答应就答应;不答应,我们一直罢工到底,我们知道你们不到两个月整个地就要关门的。 周朴园 你以为你们那些代表们,那些领袖们都可靠吗。 鲁大海 至少比你们只认识洋钱的结合要可靠得多。 [“周朴园 你有什么事吧。 ”至“鲁大海 至少比你们只认识洋钱的结合要可靠得多”,这是写周朴园和鲁大海的唇枪舌剑。 周朴园运用软硬兼施、分化瓦解的办法,已经挫败了罢工浪潮,但他在鲁大海的面前却故意含糊其辞,欲说还休,同时摆出一幅老子教训儿子的架式,表现了他老谋深算,城府很深。 鲁大海虽然维护了工人的尊严,揭露了周朴园通过收买工人 败类来分化瓦解工人运动的惯用伎俩,但他未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