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上乘车教学设计2内容摘要:
算 2+3=5,再算 5+2=7。 师: 可以,很好,请坐。 师:(再请同学来说)这个算式,你是怎么算的呢。 生: 2+3=5,再算 5+2=7 (引导用“先”、“再”) 师:小朋友真聪明。 这个加法算式 有什么特点。 生:它有两个加号。 生:有 3 个数相加。 师:像这样有两个加号的算式我们叫 “ 连加 算式”。 (设计意图: 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是《标准》所赋予的任务。 这一环节的教学,从再现学 生生活中搭乘公共汽车情境入手, 让 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让学生经历从乘客变化情境中提炼出数学算式的过程,帮助学生在感性经验的支持下建立连加的数学模型,符合儿童思维特点。 ) 探索加减混合。 同学们坐好来了,坐稳了哦, 我们的车又要继续往前开。 (课件演示 :看一看 车上坐了几个小朋友 ?游乐园到了,后门有 3 个人下车,前门有 2 个人上车。 ) 师:谁能把到 刚才 公共汽车上人数的变化说一说 ? 生: 车上有 7 人,游乐园到了,上车 2 人,下车 3 人,现在 有 6 人。 师: 谁 用一个算式来表示 刚才 人数的变化 ?和你的同桌 商量商量。 生 : 73+2= 师:为什么在这里要用“减号”,在这里你却用上“加号”啊。 生:有人下车,人数变少,就用减法;有人上车,人数变多, 用加法。 师:真聪明,说得真好。 那你是怎样算出这个算式的得数师 6 呢。 生:„„画圆圈,再数一数。 师:如果我们在这里不画圆圈不数数,如果这里也没有图让我们看,就黑板上这样一个算式,我们该怎样计算出结果呢。 生:先算 73,再算 4+2=6。 师: 可以,。小学数学一年级上乘车教学设计2
相关推荐
有人选择。 3.小组合作。 请前后四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说说自己习作内容,互相评议一下,看看需要哪些改进的地方,并推选代表准备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 ,师生互动 1.代表交流。 每个话题选择一个小组代表交流,要求把内容尽量说具体。 2.师生评议。 要点:( 1)是否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2)是否表达出自己真情实感;( 3)是否有具体事例,或事例是否具体;等等。 ↘明确要求,学生写作
)可以充分体现大多数人的利益和选择。 8.( )是政府和有关部门与群众沟通、了解群众意愿的有效方式,也是群众向政府和领导提出意见和建议的重要渠道。 二、下列说法或者做法对么。 为什么。 如果不对正确的应该是怎样。 ,夏明要求班主任让他当班长。 ( ) ,王芳投了自己一票,这是不应该的。 ( ) ,可神气了,经常对同学指手画脚。 ( ) ,由队委会决定。 ( ) ,王刚不发表意见
通过收集资料,知道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知道中国共产党创建人们军队的历史,以及长征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让学生牢记先辈 的英雄事迹,激发他们的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热情。 培养学生有创意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学生讨论发言。 二、 讲授新课: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课前搜集的资料。 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并进行整理。
.通过各种有趣的机械操练、意义操练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3 .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 “用中学、学中用 ”的原则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 Lesson1 Lesson2 第二周: Lesson3 Lesson4 第三周: Lesson5 Lesson6 第四周: Lesson7 Lesson8 第五周: Lesson9 L
探究四:有人说:“在当代中国,爱祖国就是爱社会主义,爱社会主义就是爱祖国。 ”这个观点对吗。 请谈谈你的理解。 目标检测 ( B级) 1. 关于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②中华民族精神,根植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③ 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是一样的 ④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