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3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1内容摘要:
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 颠覆君主政体 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 …… 讲到那政治 革命的结果 ,是 建立民主 立宪 政体。 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 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 建国民政府。 ——《 在东京 《 民报 》 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 1906年 上述材料反映了“民权主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其进步性是什么。 联系当时中国实际,其局限性是什么。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A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愿望。 B从理论上解决了革命政党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体现了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 没有把地主阶级当作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来反对,反而对汉族地主阶级抱有幻想,为后来汉族旧官僚、旧军阀混入革命阵营以可乘之机。 “ 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 当社会改变经济组织,核定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 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 敢有垄断国民之生计者,天下其击之。 ”“ 兄弟所认的,是定地价的法子,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 ” 上述材料反映了“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其进步性是什么。 联系当时中国实际,其局限性是什么。 采取平均地权的办法,实行资产阶级土地国有制。 A触及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C反映孙中山维护广大人民利益的美好愿望和对世界潮流的敏锐观察 没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必然使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暴力 推翻清王朝 实现民族独立自主 内容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内容 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 , “ 核定地价 ”“ 国民共享 ” ,是资产阶级土地纲领 内容 民族革命(前提) 社会革命 (补充和发展) 政治革命 (核心) 核心 积极性: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 推动了革命的发展。人教版历史必修3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1
相关推荐
: ③ 局限性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是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 表达 了 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要求, 反映 了 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推动 了革命发展。 民族主义 民生主义 三民主义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是 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任务。 —— 没有 明确 提出反帝要求 —— 没有 彻底
局限性 ⑵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和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其局限性的决定因素: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缺乏坚实 群众基础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进行革命的政治纲领,他力图通过民族、政治、社会三大革命打通中国走向近代化的道路,挽救沉沦在即的民族和国家。 你知道孙中山是如何实践三民主义的吗 ? 失 败 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活 动 结 果 辛亥革命 《 临时约法 》 两次护法运动
林批孔 ”运动。 目的是借批孔之名打倒周恩来总理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篡夺权力。 春秋战国时期,战乱不断,道家思想不被重视。 秦汉之后,每逢大乱平息,人民需要休养生息之时, “ 无为而治 ” 思想便受到重视,如西汉初、唐初、明初。 古代学派的兴衰 —— 道家 战国时期,因其观点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及统治阶级的需要而备受重视。 秦王赢政采用法家理论,成为他灭六国,建立专制体制的理论基础
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 “ 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 熟知其极。 ” 道是世界的本原 辩证法 《 老子 道德经 》 “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人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车,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展 党的建设 国共合作与国民大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及社改的完成 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 小康社会 .和诣社会建设 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新民主革命及党的指导思想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及党的指导思想 新时期党的指导思想 20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是 2.英语课上,老师问: Who is the Prime Minister of the Party of
王道 ——以德服人 霸道 ——以力服人 • 王道(以德服人)和霸道(以力服人)是两种不同的统一天下的指导思想。 孟子主张王道,谴责霸道 ; 荀子却兼谈王、霸。 《 荀子 》 书中,反复地将王道霸道作了对比分析。 他 推崇王道理想,坚持王道胜过霸道 荀子的名言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注:伪,人为之意) 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