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3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5内容摘要:
取得了一些成就,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但没能成功地实现国富兵强。 当国依然不富,兵还是不强,而东洋人却真的崛起的时候,这种从容和自信的心理崩溃了,人们发现中国实际上还没有醒,他们真正醒来,正是在这个令中国人真正感觉到痛彻心脾的 1895年,正如梁启超在 《 戊戌政变记 》里说的,“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则甲午一役始也”,也正如何启、胡礼垣 《 新政始基 》 所说的,甲午一战实际上是分界线,“未之战也,千人醉而一人醒,则其醒者亦将哺糟啜醴,宜其醉醒无时也”,但是“一战而人皆醒矣,一战而人皆明矣”。 但是,这种苏醒好像不是自然的苏醒,而是被某种惊人的声音突然从睡梦中惊醒,乍一醒来的人,有几分恼怒,几分惊慌,还有几分茫然,就像光绪皇帝的醒悟,就似乎象征着整个中国的一种反应,就是在惊慌失措以后的紧张和焦虑,这种紧张和焦虑的反应,恰恰导致了后来一系列激烈改革甚至革命思路和策略的出现。 --葛兆光 《 中国思想史 》 梁启超为什么说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则甲午一役始也”。 1895年后中国人的心态如何。 之后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先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乃知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 兴学校,广书院 …… 育才于学堂,论证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 …… 此其体也。 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郑观应 《 盛世危言 》 想一想:材料体现了早期维新派哪些主张。 政治: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 经济: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文化:兴办学校 , 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知识 代表人物: 局限性: 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没有付诸行动 代表人物及评价 王韬、郑观应 评价: 积极性: 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为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奠定了思想 基础 康有为。人教版历史必修3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5
相关推荐
实行变法维新。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 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等 思想启蒙,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制度层次并付之于实践 一、 “开眼看世界” 依表格顺序逐层、有重点地分析后学生完成 代表:请同学回忆,你了解多少林则徐。 抗英、禁烟、开眼看世界(民族英雄)。 思想主张是重点:两本书的地位。 什么是 “师夷长技以制夷” —— 方法是向西方学习;长技
本主义崛起 鸦片战争 第二次 鸦片战争 甲午战争 瓜分狂潮 苦苦求索 开眼看世界 向西方学习 强国御侮 坚船利炮 开眼启迪 中体西用 仿造器物 西学落户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 《 变法通议 》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 …… 伏乞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
工业革命:汽船、蒸汽机车;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飞机。 2.意义 ( 1)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工业生产出现了新的技术革命浪潮。 ( 2)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促成了垄断组织的形成。 ( 3) 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探究 2:电 力取代蒸汽动力而成为工业发展主要动力的原因是什么。 ①发电机的完善和改进。 ②长距离输变电技术的成熟。
林批孔 ”运动。 目的是借批孔之名打倒周恩来总理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篡夺权力。 春秋战国时期,战乱不断,道家思想不被重视。 秦汉之后,每逢大乱平息,人民需要休养生息之时, “ 无为而治 ” 思想便受到重视,如西汉初、唐初、明初。 古代学派的兴衰 —— 道家 战国时期,因其观点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及统治阶级的需要而备受重视。 秦王赢政采用法家理论,成为他灭六国,建立专制体制的理论基础
局限性 ⑵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和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其局限性的决定因素: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缺乏坚实 群众基础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进行革命的政治纲领,他力图通过民族、政治、社会三大革命打通中国走向近代化的道路,挽救沉沦在即的民族和国家。 你知道孙中山是如何实践三民主义的吗 ? 失 败 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活 动 结 果 辛亥革命 《 临时约法 》 两次护法运动
: ③ 局限性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是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 表达 了 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要求, 反映 了 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推动 了革命发展。 民族主义 民生主义 三民主义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是 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任务。 —— 没有 明确 提出反帝要求 —— 没有 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