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3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5内容摘要:

取得了一些成就,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但没能成功地实现国富兵强。 当国依然不富,兵还是不强,而东洋人却真的崛起的时候,这种从容和自信的心理崩溃了,人们发现中国实际上还没有醒,他们真正醒来,正是在这个令中国人真正感觉到痛彻心脾的 1895年,正如梁启超在 《 戊戌政变记 》里说的,“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则甲午一役始也”,也正如何启、胡礼垣 《 新政始基 》 所说的,甲午一战实际上是分界线,“未之战也,千人醉而一人醒,则其醒者亦将哺糟啜醴,宜其醉醒无时也”,但是“一战而人皆醒矣,一战而人皆明矣”。 但是,这种苏醒好像不是自然的苏醒,而是被某种惊人的声音突然从睡梦中惊醒,乍一醒来的人,有几分恼怒,几分惊慌,还有几分茫然,就像光绪皇帝的醒悟,就似乎象征着整个中国的一种反应,就是在惊慌失措以后的紧张和焦虑,这种紧张和焦虑的反应,恰恰导致了后来一系列激烈改革甚至革命思路和策略的出现。 --葛兆光 《 中国思想史 》 梁启超为什么说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则甲午一役始也”。 1895年后中国人的心态如何。 之后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先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乃知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 兴学校,广书院 …… 育才于学堂,论证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 …… 此其体也。 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郑观应 《 盛世危言 》 想一想:材料体现了早期维新派哪些主张。 政治: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 经济: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文化:兴办学校 , 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知识 代表人物: 局限性: 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没有付诸行动 代表人物及评价 王韬、郑观应 评价: 积极性: 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为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奠定了思想 基础 康有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