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3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4内容摘要:
探究 4:结合所学知识思考: “ 美德即知识 ” 主张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提出的。 其目的是什么。 二、 “ 美德即知识 ” —— 苏格拉底 目的: 希望重建人们的 道德价值观 ,以挽救衰颓中 的城邦制度 公元前 5世纪 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1)倡导 “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 ; 2)提出 “ 美德即知识 ” 的思想; 3)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4)教育可使人认识自己的美德 二、 “ 美德即知识 ” —— 苏格拉底 公元前 5世纪 “雅典人啊。 我尊敬你们,热爱你们。 我要教诲和劝勉我遇到的每一个人 ……。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 你们不能只追求荣誉和享乐,要知道, 知识才是美德。 …… 这就是我的教义。 ” ——苏格拉底的演讲 主张: 1) “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 2) “ 美德即知识 ” 探究 5: 结合以下材料归纳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二、 “ 美德即知识 ” —— 苏格拉底 公元前 5世纪 隐士和熊 熊和隐士成了好朋友。 熊看到有苍蝇来打扰隐士睡觉,很生气。 它抱起一块大石头砸向落在隐士额角上的苍蝇。 苍蝇飞跑了,隐士的脑袋也成了两半。 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 没有知识就无法做到道德,美德即知识 思考 1: 如果苏格拉底读到这个寓言,他会得出什么结论。 二、 “ 美德即知识 ” —— 苏格拉底 公元前 5世纪 教育可以使人认识到灵魂内已有的美德 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 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 教育是 把我们的 内。人教版历史必修3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4
相关推荐
( 3)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 认识你自己 ” 二、“美德即知识” 苏格拉底和智者的异同: 同: ( 1)基本上是属于同一时代 ( 2)智者学派强调 “ 人是万物的尺度 ” ,苏格拉底提出 “ 认识你自己 ” ,都肯定了人的价值,否认绝对权威。 异: ( 1)智者学派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忽视道德追求功利。 ( 2)苏格拉底则强调道德哲学
死 罪名:不敬神和败坏青年 苏格拉底把装有毒酒的杯子举到胸口,平静地说: “ 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将死,你们活下来,是谁的选择好,只有天知道。 ”说毕,一口喝干了毒酒。 在场的人都伤心地哭起来,连狱卒也流下眼泪。 毒酒的作用渐渐发挥,苏格拉底感到双腿沉重,就按看守的建议躺了下来,他的神志开始混乱,最后留下的遗言是: 克力同,我欠了阿斯克勒庇俄斯一只鸡,记得替我还上这笔债。
过着饮酒、弹琴、赋诗、游山玩水和 “ 栖心释氏 ” 的生活。 时常与名诗人刘禹锡唱和,时称 “ 刘白 ”。 他在舒适的晚年仍然时常想到人民。 73岁时,还出资募人凿开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行船。 两年后病终,葬于龙门香山琵琶峰。 白居易是继杜甫之后我国中唐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今存 白居易诗近三千首 ,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 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讽喻诗;一是以 《
瓦(法) 背景 :产生于 19世纪中期 的法国。 资产阶级夺取 政权后, 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 使得人民及先进的知 识分子产生了不满和苦闷的情绪。 因此他们要求真 实的表现现实,并且对现实加以暴露和批判。 特点 :强调艺术的 时代特点 ,直接描写当前的时 代风貌和斗争。 代表人物 : 米勒 (法 ) 列宾 (俄 ) 三 现实主义美术 《 播种者 》 此画描绘了一对青年夫妇赶赴田间劳作的图景
哪些问题。 汉武帝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汉武帝为了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需要 “ 有为 ” 的政治思想作支撑,那么什么样的思想符合当时统治的需要呢。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的 “ 有为 ” 包括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等,想一想以前所学内容有何表现。 而思想上的 “ 有为 ” 又有何表现呢。 董仲舒 生平 (前 179 ——前 104年) 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 内容 汉武帝独尊儒术的 影响
在用人方式方法上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迪。 ( 2)、 教育方面措施 对整个社会的教育事业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 3)、这些措施为儒家思想上升到独尊的地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 正统思想。 ( 4)、 消极: 儒学独尊局面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 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