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3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4内容摘要:

际派遣的国民政府顾问鲍罗廷,认为这个指示荒唐可笑,采取暂缓执行;陈独秀不仅不向中共中央传达共产国际的指示,反而为了讨好汪精卫,表示对汪的信任,把指示给他看了。 汪如获至宝,便以此为借口,开始全面策动反共活动。 15日,汪精卫举行“ 分共 ” 会议,正式宣布和共产党公开决裂。 他们提出“ 宁可枉杀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 ” 的反动血腥口号,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 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联合战线彻底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也遭到失败。 从 “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 到 “ 宁可枉杀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 ” 形成: • 大革命时期:雏形 • 土地革命时 • 抗日战争时 发展: • 解放时期 • 过渡时期 •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阐明了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 •各种 《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 •1925年 12月 1日,毛泽东发表的 《 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 西江月 秋收起义( 1927年) 军叫工农革命, 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 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 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 霹雳一声暴动。 【题解】 1927年 4月 12日和 7月 15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中共中央 8月 7日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发动武装起义。 会后,毛泽东赴湖南、江西交界处,领导工人、农民和部分北伐军,组成一支工农革命军,与 9月 9日举行了秋收起义。 本篇作于起义开始时。 遭到敌人围击后十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成功地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人们说井冈山“又 红 又 绿 ”,“ 红 ”在于 1927年,毛泽东、朱德在此创造了中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 “ 绿 ”在于井冈山是良好的亚热带生态环境,森林覆盖率高达 64%,有“绿色宝库”之美誉。 总结大革命失败教训和创建红色政权成功经验,毛泽东探索出了中国式的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即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这条道路打破了 以城市为中心 进行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俄国革命模式,是 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的创举, 也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主要标志。 形成: • 大革命时期:雏形 • 土地革命时:形成 • 抗日战争时 发展: • 解放时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