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3汉代的思想大一统1内容摘要:

儒 学 《 公羊春秋 》 为基础 融合阴阳、黄老、法家 与统治者关系 批判时政 维护统治 独尊儒术的实施与影响: 起用大量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由于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士人纷纷研习儒家经典,儒学得以大兴。 规定儒家经典为学校的教科书。 汉武帝规定 《 诗 》《书 》《 礼 》《 易 》《 春秋 》 为“五经”,并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博士”。 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 主流。 (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打击割据势力;。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 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 顾颉刚 结合汉以前儒家思想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出 ——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同时我们也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某种思想文化适应社会环境的发展和统治者的统治要求时,便容易被统治者所接受,也就往往能够成为当时时代的文化主流。 汉武帝 黄老之学 罢黜百家 背景 1 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2 吸取秦朝灭亡教训 内容 内容: 治身(养生)、治国。 基础:早期道家理论,结合阴阳、儒、墨、法等 核心:无为而无不为 待时而动 积极无为 影响 使西汉经济迅速恢复 ,国力增强。 汉初的“无为”为汉武帝时期的“有为”打下了坚实基础。 背景 :经济发展,国家富强 :政治稳定,但臣下与君主、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尖锐 :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顺应统治者的需求 内容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三纲五常 影响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打击割据势力 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从汉高祖到汉武帝即位约 70年间,一直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的是: A、黄老思想 B、法家思想 C、儒家思想 D、墨家思想 A 西汉初年,统治者尊崇黄老之学的 根本原因 是: A、适应西汉初年经济恢复和统治的需要 B、儒学思想已经过时 C、统治者对黄帝和老子的敬仰 D、黄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