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3汉代的思想大一统3内容摘要:
儒学 原因: ①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黄老之说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 ②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的需要。 (2) 材料二反映了汉武帝时期存在着哪些问题。 材料二: 汉武帝即位时,西汉国库中积蓄了大量的粮食和钱财,国家势力相当雄厚,有条件加强中央集权。 同时,国家也存在土地兼并、商贾膨胀、王国问题、边境不宁等问题。 ——《 中国古代史 》 王国问题;北方匈奴 威胁 ;土地兼并,阶级矛盾激化。 形成:以 《 公羊春秋 》 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法家思想而成。 内容: ② “天人感应”。 (限制君权 ) “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 《 春秋繁露 》 “ 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 “与天同者,大治”,天降祥瑞;“与天异者,大乱”,天降灾祸。 “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之大义也。 ” ① “君权神授”。 (加强君权 ) ③ “大一统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中央集权 ) 《 春秋 》 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 《 汉书 董仲舒传 》 特点: ①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 ②儒学独尊,思想专制;。岳麓版历史必修3汉代的思想大一统3
相关推荐
儒 学 《 公羊春秋 》 为基础 融合阴阳、黄老、法家 与统治者关系 批判时政 维护统治 独尊儒术的实施与影响: 起用大量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由于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士人纷纷研习儒家经典,儒学得以大兴。 规定儒家经典为学校的教科书。 汉武帝规定 《 诗 》《书 》《 礼 》《 易 》《 春秋 》 为“五经”,并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博士”。 自此
——唐 韩愈 隋唐时期的书法 怀素 怀素( 737—799),俗姓钱,湖南零陵人。 他是书法史上领一代风骚的草书家,与唐代另一草书家张旭齐名,人称“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 所谓“醉素”,缘由这位出家人嗜酒茹荤,醉后“草圣欲成狂便发”,字字笔走龙蛇,“风骤雨旋”,笔下气势磅礴,着实给人以“剑气凌云”的豪迈感。 怀素的草书用笔圆劲,“使转如环”,所学对象不拘一格 ——大自然、长辈、再传弟子
礼、智、信)。 君臣、父子、夫妻之间 ,尊卑秩序是永恒不变的。 仁政: 限田、薄敛、省役 “三纲五常” 主要内容 目的和作用 仁政:限田、薄敛、省役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以思想的 大一统维护政治的大一统 “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 加强君权和抑制暴政 “三纲五常” 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缓和阶级矛盾, 维护封建统治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影响 二
际派遣的国民政府顾问鲍罗廷,认为这个指示荒唐可笑,采取暂缓执行;陈独秀不仅不向中共中央传达共产国际的指示,反而为了讨好汪精卫,表示对汪的信任,把指示给他看了。 汪如获至宝,便以此为借口,开始全面策动反共活动。 15日,汪精卫举行“ 分共 ” 会议,正式宣布和共产党公开决裂。 他们提出“ 宁可枉杀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 ” 的反动血腥口号,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 至此
• a、同治、光绪年间, 走向成熟 ,出现“ 同光十三绝 ” • b、清末明初,成为 全国流行 剧种 • c、民国以来, 走向世界 问题探究 :京剧是怎样形成的。 背景: 产生与发展: 表演特色 三、清代京剧的崛起 A、 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 B、 京胡、二胡、笛子、唢呐等管弦乐器和鼓、板、大锣等打击 乐器 伴奏。 C、 生、旦、净、丑 四大行当;化妆都有一定的谱式。 D、 唱、做、念、打 结合
么契机。 ②京剧发端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③在北京地区地方戏曲繁荣发展的情况下,假设你是徽班的班主,你要怎样才能使你的徽班在北京站住脚跟,吸引观众,并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四、中国古代戏曲的 繁盛 ── 京剧 标志事件是徽班进京(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京剧的发端的契机是:庆祝乾隆皇帝八十寿辰。 博采众长、兼容并蓄、为我所用。 【 思考 4】 :徽班进京后为什么能在京城扎下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