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3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1内容摘要:
兵抗 清。 兵败,逃到广东肇庆,效力于南明桂王政权, 对桂王政权里许多人结党争权深表不满。 不久 , 他见大势已去,辞职还乡,长期住在湖南湘西苗 瑶山区。 他隐居在衡山石船山麓,努力著述, 人 称船山先生。 代表作有 《 张子正蒙注 》 、 《 周易 外传 》 、 《 读四书大全说 》 、 《 思问录 》 、 《 黄 书 》 、 《 噩梦 》 和 《 读通鉴论 》 等。 王 夫 之 黄宗羲( 1610 – 1695),字太冲,号南雷,又号梨洲,浙江余姚人。 曾参加浙江南明鲁王政权的抗清斗争。 鲁王政权挫败以后,长期在故乡隐居。 他的著作很多,最著名的有 《 明夷待访录 》 、 《 南雷文集 》 、 《 宋元学案 》 和 《 明儒学案 》 等。 《 明夷待访录 》 是在 1663年写成的一本字数不多的著作,但是鲜明地表达了他的民主思想,因此被清政府长期列为禁书。 他抨击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天子应该“公其是非于学校”,企图通过加强法治、加强学校舆论来限制君权。 此外,他还提出了“工商皆本”的主张。 他的思想对垂死的封建制度是个有力的冲击,对我国后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过一定的积极的影响。 《明夷待访录》 黄 宗 羲 ,危机四伏 ,寻求改革方案 ,提倡研究与结合现实,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 (一)背景 ⑴ 反对八股取士,主张为学应求真务实,关心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 ——《 天下郡国利病书 》 “八股之害,甚于焚书” “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 ( 2) “ 工商皆本 ” (二)主要思想: “经世致用”是明清之际许多思想家所共同主张的一种学说。 它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实际,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它把学术研究和当前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并由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岳麓版历史必修3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1
相关推荐
么契机。 ②京剧发端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③在北京地区地方戏曲繁荣发展的情况下,假设你是徽班的班主,你要怎样才能使你的徽班在北京站住脚跟,吸引观众,并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四、中国古代戏曲的 繁盛 ── 京剧 标志事件是徽班进京(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京剧的发端的契机是:庆祝乾隆皇帝八十寿辰。 博采众长、兼容并蓄、为我所用。 【 思考 4】 :徽班进京后为什么能在京城扎下了根。
• a、同治、光绪年间, 走向成熟 ,出现“ 同光十三绝 ” • b、清末明初,成为 全国流行 剧种 • c、民国以来, 走向世界 问题探究 :京剧是怎样形成的。 背景: 产生与发展: 表演特色 三、清代京剧的崛起 A、 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 B、 京胡、二胡、笛子、唢呐等管弦乐器和鼓、板、大锣等打击 乐器 伴奏。 C、 生、旦、净、丑 四大行当;化妆都有一定的谱式。 D、 唱、做、念、打 结合
际派遣的国民政府顾问鲍罗廷,认为这个指示荒唐可笑,采取暂缓执行;陈独秀不仅不向中共中央传达共产国际的指示,反而为了讨好汪精卫,表示对汪的信任,把指示给他看了。 汪如获至宝,便以此为借口,开始全面策动反共活动。 15日,汪精卫举行“ 分共 ” 会议,正式宣布和共产党公开决裂。 他们提出“ 宁可枉杀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 ” 的反动血腥口号,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 至此
事物便不复存在;而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并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 • 2. [解析与探究 ]比较一下 , 明清之际的君主专制批判思想与以上古代民本思想有何异同。 • 提示: (1)不同之处。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通过总结历代兴亡的教训 , 对皇帝集权和君主专制提出了猛烈的批判 , 主张限制君权 , 赋予民众言论自由和一定的政治权力 , 以履行行政监督和参与政治的权力。
之际,参加堪称悲壮的 抗清斗争 ,失败后的 30多年中,致力于 讲学和著述, 培养了多方面的人才,写作了大量涉及哲学、史学、文学、艺术、天文、地理、数学等领域的学术专著,对中国的思想和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 30多年中,黄宗羲还多次拒绝朝廷的征召,始终保持了遗民的气节。 著有 《 明夷待访录 》 《 明儒学案 》 等 黄宗羲名片 开六经之生面 启来学之军思 青年时代参加了反清复明斗争,失败后
两者都是进步思想,当时的时代特征相适应。 前者适 应了诸侯割据的形势,后者适应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材料一 有亡国,有亡天下。 亡国与亡天下奚辨。 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 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 顾炎武 《 日知录 》 材料二 以天下之权 , 寄天下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