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3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之二内容摘要:
事物便不复存在;而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并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 • 2. [解析与探究 ]比较一下 , 明清之际的君主专制批判思想与以上古代民本思想有何异同。 • 提示: (1)不同之处。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通过总结历代兴亡的教训 , 对皇帝集权和君主专制提出了猛烈的批判 , 主张限制君权 , 赋予民众言论自由和一定的政治权力 , 以履行行政监督和参与政治的权力。 这是一种新兴的民主思想 , 是前代思想家所没有认识到的。 • (2)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认为人民是统治者治理国家的基础 , 是建设和保卫国家的基本力量 ,所以提倡当政者要重民 、 爱民 、 以民为本。 • 2. 黄宗羲认为: “ 然则其 (封建国家 )所谓法者 , 一家之法 , 而非天下之法也。 „„ 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 , 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 ( ) • A. 建立一家之法 • B. 法律是由人来决定的 • C. 反对君主专制 , 实行法治 • D. 建立君主立宪制 •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 由材料中的 “ 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 信息可知 C项符合题意。 • 答案: C • 明清进步思想家思想的共同特点 • 1. 反传统 、 反教条。 以 “ 异端 ” 自居的明朝进步思想家李贽 , 指出儒家经典并非 “ 万世之至论 ” , 否定孔子是 “ 天生圣人 ”。 他还提出男女平等和 “ 万物皆生于两 ” 的观点 , 令维护名教传统的士大夫们十分惊惧。 知识点整合 全方位、多角度看问题 • 2. 反封建专制 , 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清初黄宗羲揭露君主 “ 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 , 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 , 得出君主专制是 “ 天下之大害 ” 的结论。 顾炎武提倡 “ 众治 ” , 反对“ 独治 ” ;当时的思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这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 • 3. 提倡 “ 经世致用 ”。 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 , 致力于社会变革 , 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 • 4.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他们反对重农抑商 , 提出 “ 工商皆本 ” 的主张。 • 李贽称赞汉司马相如 、 卓文君 “ 善择佳偶 ” ,还赞扬寡女。岳麓版历史必修3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之二
相关推荐
兵抗 清。 兵败,逃到广东肇庆,效力于南明桂王政权, 对桂王政权里许多人结党争权深表不满。 不久 , 他见大势已去,辞职还乡,长期住在湖南湘西苗 瑶山区。 他隐居在衡山石船山麓,努力著述, 人 称船山先生。 代表作有 《 张子正蒙注 》 、 《 周易 外传 》 、 《 读四书大全说 》 、 《 思问录 》 、 《 黄 书 》 、 《 噩梦 》 和 《 读通鉴论 》 等。 王 夫 之 黄宗羲(
么契机。 ②京剧发端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③在北京地区地方戏曲繁荣发展的情况下,假设你是徽班的班主,你要怎样才能使你的徽班在北京站住脚跟,吸引观众,并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四、中国古代戏曲的 繁盛 ── 京剧 标志事件是徽班进京(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京剧的发端的契机是:庆祝乾隆皇帝八十寿辰。 博采众长、兼容并蓄、为我所用。 【 思考 4】 :徽班进京后为什么能在京城扎下了根。
• a、同治、光绪年间, 走向成熟 ,出现“ 同光十三绝 ” • b、清末明初,成为 全国流行 剧种 • c、民国以来, 走向世界 问题探究 :京剧是怎样形成的。 背景: 产生与发展: 表演特色 三、清代京剧的崛起 A、 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 B、 京胡、二胡、笛子、唢呐等管弦乐器和鼓、板、大锣等打击 乐器 伴奏。 C、 生、旦、净、丑 四大行当;化妆都有一定的谱式。 D、 唱、做、念、打 结合
之际,参加堪称悲壮的 抗清斗争 ,失败后的 30多年中,致力于 讲学和著述, 培养了多方面的人才,写作了大量涉及哲学、史学、文学、艺术、天文、地理、数学等领域的学术专著,对中国的思想和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 30多年中,黄宗羲还多次拒绝朝廷的征召,始终保持了遗民的气节。 著有 《 明夷待访录 》 《 明儒学案 》 等 黄宗羲名片 开六经之生面 启来学之军思 青年时代参加了反清复明斗争,失败后
两者都是进步思想,当时的时代特征相适应。 前者适 应了诸侯割据的形势,后者适应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材料一 有亡国,有亡天下。 亡国与亡天下奚辨。 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 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 顾炎武 《 日知录 》 材料二 以天下之权 , 寄天下之人 ……
所学知识,指出鲁迅的小说 《 狂人日记 》《 孔乙已 》《 药 》《 阿 Q正传 》《 祝福 》 等分别反映了哪一深刻的思想主题。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 孔教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需要,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推崇,成为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的精神工具。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尊孔复古。 新文化运动时提出 “ 打倒孔家店 ” 的口号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