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3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之二内容摘要:

事物便不复存在;而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并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 • 2. [解析与探究 ]比较一下 , 明清之际的君主专制批判思想与以上古代民本思想有何异同。 • 提示: (1)不同之处。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通过总结历代兴亡的教训 , 对皇帝集权和君主专制提出了猛烈的批判 , 主张限制君权 , 赋予民众言论自由和一定的政治权力 , 以履行行政监督和参与政治的权力。 这是一种新兴的民主思想 , 是前代思想家所没有认识到的。 • (2)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认为人民是统治者治理国家的基础 , 是建设和保卫国家的基本力量 ,所以提倡当政者要重民 、 爱民 、 以民为本。 • 2. 黄宗羲认为: “ 然则其 (封建国家 )所谓法者 , 一家之法 , 而非天下之法也。 „„ 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 , 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 ( ) • A. 建立一家之法 • B. 法律是由人来决定的 • C. 反对君主专制 , 实行法治 • D. 建立君主立宪制 •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 由材料中的 “ 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 信息可知 C项符合题意。 • 答案: C • 明清进步思想家思想的共同特点 • 1. 反传统 、 反教条。 以 “ 异端 ” 自居的明朝进步思想家李贽 , 指出儒家经典并非 “ 万世之至论 ” , 否定孔子是 “ 天生圣人 ”。 他还提出男女平等和 “ 万物皆生于两 ” 的观点 , 令维护名教传统的士大夫们十分惊惧。 知识点整合 全方位、多角度看问题 • 2. 反封建专制 , 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清初黄宗羲揭露君主 “ 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 , 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 , 得出君主专制是 “ 天下之大害 ” 的结论。 顾炎武提倡 “ 众治 ” , 反对“ 独治 ” ;当时的思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这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 • 3. 提倡 “ 经世致用 ”。 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 , 致力于社会变革 , 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 • 4.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他们反对重农抑商 , 提出 “ 工商皆本 ” 的主张。 • 李贽称赞汉司马相如 、 卓文君 “ 善择佳偶 ” ,还赞扬寡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