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论语八则内容摘要:
(六) 子曰:‚ 默 而 识 之,学 而不 厌 ,诲人不 倦 ,何有于我哉。 ‛ 第一个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第二个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出。 而: 厌: 满足。 教导。 诲: 默: 默默地。 识: zh236。 ,记忆,记住。 孔子说:“默默地记在心里,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别人从不厌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 ” ——“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 “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 (七) 子曰: ‚ 三 人行,必有我 师焉 ;择 其善 者 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三: 虚数,不一定实指三个人,这里指几个人。 焉: 兼词,的人。 师: 值得取法、学习的人。 而: 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 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 其: 其中,他们。 ——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善: 优点。 (八) 子曰: ‚ 不 愤 不 启 ,不 悱 不发。 举一 隅 不以三隅反,则不 复 也。 ‛ 复: 再。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举出一个方角却不能由此类推出其他三个方角,就不再教他了。 ” 愤: 想弄明白却不能。 启: 开导,启发。 悱: 想说却不能。 隅: 方角,角落。 ——这里讲的是教的方法。 表示顺接 表示转折。七年级语文论语八则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七年级语文五人墓碑记
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草长堤。 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 王实甫 《 西厢记 》 斜阳外,寒鸦万点, 流水绕孤村 —— 秦观 《 满庭芳 》 渐别浦萦回, 津堠岑寂。 斜阳冉冉春无极。 —— 周邦彦 《 兰陵王 》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 范仲淹 《 苏幕遮 》 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七年级语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政协礼堂 远 天安门 人民大会堂 东长安街 近 纪念碑 从总体上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把纪念碑一步步介绍到我们面前来。 ( 23节 ) 作者的活动顺序:进入广场 ──越过广场 ──踏着石道 ──走到碑前。 按行走路线由远而近把纪念碑的位置、兴建经过及整体形象介绍给读者。 作者为了说明纪念碑的高度,除了用数量词列出数字“从地面到碑顶高达 37. 94米”外,还说“有 10层楼那么高
七年级英语上学期thismysister新目标
ooks /s/ … Pair work Please work in pairs, talk about the items in the classroom using: This is…. These are …. That’s …. Those are …. Quick mind: This is… . These are … . That’s… . Those 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