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专升本政治考试复习资料(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 (3)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解决的是举什么旗的问题,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属于统领地位。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解决的是走 什么路、实现什么样的目标的问题。 它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都是为引导和激励全体人民努力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解决的是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的问题。 它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神条件。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解决的是人的行为规范的问题。 它以基本行为规范的方 式涵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他三个方面的内容并使之具体化,从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到实处有了依托,人们践行有了遵循。 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答疑编号 4016,点击提问】 一、单项选择题 ()。 ()。 ,是 ()。 ( )。 ( )。 ( )。 、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 、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 )。 规模、程度、速度、水平、次序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这是指 ( )。 ( )。 10.“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是 ( )。 ( )。 ( )。 ( )。 ,是关于 ( )。 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 )。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本质是 ( )。 ( )。 ( )。 ( )。 ,稳步前进 ,后机械化 ,由初级到高级 、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 )。 ,最主要的是认清中国的 ( )。 ,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是( )。 民民主专政 、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的是 ( )。 ( )。 、合法经营先富起来,这是 ( )。 ,正确认识和处理 ( )。 ( )。 ,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 ( )。 ( )。 ( )。 ,必须把 ( )。 、领土完整和 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享有比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更高度的自治权利,主要体现在 ()。 、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 ()。 委领导 ,多数照顾少数 ,从根本上说,是 ()。 l0月 13日,智利圣何塞铜矿被困的 33名矿工全部获救,这些矿工一共被困了 ()。 10月 18日在北京闭幕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的建议,这个五年计划是第 ()。 20xx年 10月 28日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规定,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 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将逐步实行 ()。 11月 12日,在广州隆重开幕的亚洲运动会是第 ()。 l2月 12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经济工作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的货币政策是 ()。 二、简答题。 ?。 三、辨析题。 四、论述题。 1.“一国两制 ”在哪些方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答案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 【 正确答案 】 B 【 答案解析 】 按照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 大基本派别。 凡是承认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承认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精神是由物质派生的,都属于唯物主义哲学。 唯物主义在历史上存在三种形态,即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和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相反,凡是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物质由精神派生的,都属于唯心主义哲学。 唯心主义哲学还分为把世界归结为主观精神的主观唯心主义和把世界归结为客观精神力量的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形态。 【答疑编号 4063,点击提问】 【加入我的收藏夹】 2. 【 正确答案 】 A 【 答案解析 】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继承和发展。 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 马克思、恩格斯抛弃了黑格尔哲学中的唯心主义成分,吸取了它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抛弃了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形而上学思 想,吸取了它的唯物主义基本内核。 在这个基础上,他们创立了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 【答疑编号 4064,点击提问】 【加入我的收藏夹】 3. 【 正确答案 】 D 【 答案解析 】 物质只有通过运动,才能表现出它到底是什么。 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和表现。 物质离不开运动,无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运动也离不开物质,任何运动都有物质主体,都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 因此,既不能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也不能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坚持物质与运动的统一,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相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 【答疑编号 4065,点击提问】 【加入我的收藏夹】 4. 【 正确答案 】 D 【 答案解析 】 一方面,动非静,静非动,动与静是不同的,任何物质的运动过程都存在相对静止和绝对运动两种状态,所以,动与静不能混为一谈。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就整个世界来说,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 的,无条件的,就物质的存在状态来说,它又有静止的一面,但这是局部的、暂时的、有条件的。 另一方面,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它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贯通。 任何形式的物质运动,都是在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既对立又统一中进行的。 在对待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上,我们既要反对形而上学的静止论,同时也要反对形而上学的相对主义的诡辩论。 前者只承认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而后者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答疑编号 4066,点击提问】 【加入我的收藏夹】 5. 【 正确答案 】 D 【 答案解析 】 发展是指事物的运动和过程。 发展首先是一种运动:从性质上讲,发展是一种前进运动,即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从内容上讲,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新陈代谢,除旧布新;从形式上讲,发展是量变到质变。 发展不仅运动, 而且也是一个过程,即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所以,发展从本质上讲,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所谓新事物是指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和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 反之,旧事物就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丧失其存在必然性的、日趋灭亡的东西。 【答疑编号 4067,点击提问】 【加入我的收藏夹】 6. 【 正确答案 】 C 【 答案解析 】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之间内在的、有机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是体现对立面之间互相吸引的一种趋势。 矛盾同一性包括两方面的基本内容:第一,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依赖。 矛盾的每一方都同对立的一方彼此相互依赖着,而不能孤立地存在和发展;第二,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 这种相互贯通表现为两种情况,其一是矛盾双方相互包含,其二是矛盾着的 对立面彼此相通,包含着相互转化的趋势。 【答疑编号 4068,点击提问】 【加入我的收藏夹】 7. 【 正确答案 】 D 【 答案解析 】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质和量两种规定性。 量 是指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和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量的根本特点是,量与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 【答疑编号 4069,点击提问】 【加入我的收藏夹 】 8. 【 正确答案 】 B 【 答案解析 】 辩证的否定也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唯物辩证法认为,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并不是简单的抛弃,而是 “扬弃 ”。 所谓 “扬弃 ”是指它包含着抛弃:保留、发扬的意思,也就是说既克服又保留,既批判又继承,在克服旧事物的消极因素的基础上,保留某些有利于新事物发展的积极因素。 【答疑编号 4070,点击提问】 【加入我的收藏夹】 9. 【 正确答案 】 D 【 答案解析 】 所谓现象,就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 例如,事物的形状、大小、颜色、气味等。 作为辩证法范畴的 “现象 ”,是包括事物内部本质的外部特征。 事物的现象有两类:一类是真象,即从正面表现本质,同本质一致的现象。 一种是假象,即从反面表现本质,同本质不一致的现象。 【答疑编号 4071,点击提问】 【加入我的收藏夹】 10. 【 正确答案 】 B 【 答案解析 】 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这是认识论的出发点,由此出发,在认识论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即唯物 主义的认识路线,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都是反映论 (庸俗唯物主义除外 );另一条是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路线,即唯心主义认识路线,唯心主义认识论实质上是先验论。 【答疑编号 4072,点击提问】 【加 入我的收藏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