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
8(原名:长武 58麦) 品种来源:长武 112/冬性,中晚熟大穗大粒型品种。 幼苗匍匐,分蘖力强。 株高 型较松散,长相清秀,叶色黄绿,穗层整齐。 穗长方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 平均亩穗数 穗,穗粒数 ,千粒重。 抗倒性一般,抗青干能力强,抗倒春寒能力较差。 经抗旱性鉴定,抗旱性中等。 接种抗病性鉴定:高抗条锈病,高感叶锈病,中感黄矮病。 2003/2004 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
1、9(原名温麦 6 号) 育单位:河南省温县祥云镇农技站。 审定情况:1996 年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0 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品种审定编号:国审麦 20000006。 品种来源:从温 2540 变异单株选育而来。 特征特性:半冬性,株高 80 厘米左右。 长芒,白壳,白粒,穗纺锤型,千粒重37 克左右。 中熟,抗倒伏能力强,中感条锈病、秆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
9(原名皖宿 8802) 选育单位:安徽省宿县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审定情况:1994 年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9 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品种审定编号:国审麦 990005。 品种来源:博爱 7422豫麦 2 号。 特征特性:半冬性。 幼苗半匍匐,分蘖力较强,株高 85 厘米。 穗方形,长芒,白壳。 籽粒卵圆形,白粒,硬质,千粒重 40 克。 蛋白质含量 1488
0 号(原名:955159) 审定编号:国审麦 2004011选育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品种来源:鲁麦 14/884187省级审定情况: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半冬性,中晚熟,成熟期比对照石 4185 晚 1 天。 幼苗半匍匐,分蘖力强,叶耳紫色。 株高 73 厘米,株型较紧凑,穗层整齐。 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硬质。 平均亩穗数 穗,穗粒数 ,千粒重。 抗倒伏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6 号(大豆原名:黑辐 99特征特性:白花,长叶,株型收敛,亚有限结荚习性。 平均生育期 116 天,株高 米,单株有效荚数 ,百粒重。 成熟时落叶,轻度裂荚。 种皮黄色,黄脐,籽粒圆形。 经吉林省农科院大豆研究中心接种鉴定,抗大豆灰斑病。 平均粗蛋白质含量 粗脂肪含量 产量表现:2002 年参加北方春大豆早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 斤,比对照黑河 18 增产 显著)
2号(原名:9724)(水稻)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常规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 对照汕优 64迟熟 高 型适中,群体整齐,较易落粒,抗倒性较强,熟期转色好。 每亩有效穗数 穗总粒数 实率 千粒重 性:稻瘟病 9级,白叶枯病 3级,褐飞虱 9级。 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 长宽比 白率 5%,垩白度 胶稠度 5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 产量表现:2002
1、8(原名:五优 1 号)(水稻) 品种来源:恢 98003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 ,比汕优 63(熟。 株高 米,株形适中,长势繁茂,整齐度一般,熟期转色中等。 每亩有效穗数 ,穗长 24 厘米,每穗总粒数 ,结实率 千粒重。 抗性:稻瘟病 7 级,白叶枯病 5 级,褐飞虱 9 级。 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 长宽比 白率 垩白度 胶稠度
名:津原 47 水稻) 品种来源:月之光/中作 321/辽盐 4 号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常规稻品种,在京、津、唐地区种植全生育期 对照中作 93 迟熟 4 天。 株高 米,每穗总粒数 ,千粒重。 稻瘟病 3 级。 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 垩白米率 22%,垩白度 胶稠度 85 毫米,直链淀粉含量 产量表现:2002 年参加北方稻区中作 93 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 斤,比对照中作 93 增产
1、 号(原名镇稻 532)(水稻) 选育单位: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审定情况:1999 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稻 990009。 品种来源:盐粳 2 号/秀水 04。 特征特性:早熟晚粳常规品种。 株高 100 厘米左右。 茎秆坚韧,弹性好,株型紧凑;每穗总粒数 120 粒,结实率 90以上,千粒重 25 克。 稻米品质优良,糙米率 845,精米率
2、时间 32 分钟。 1996 年全国黄淮南片冬水组区试,8 个试点,其中 5 点增产,3 点减产,平均亩产 4974 公斤,比对照豫麦 21 增产 145;1997 年全国小麦新品种筛选黄淮南片中高水肥组试验,10 个试点,其中 8 点增产,2 点减产,平均亩产 489l 公斤,比对照品种豫麦 18 增产 557。 1998、1999 两年参加生产试验, 5 个试点,其中 2 点增产,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