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
2、在吉林省全生育期 153天左右,与“秋光”相仿。 表现丰产稳产,中抗稻瘟病,米质中等。 1998 年参加全国北方稻区秋光熟期组区试,对照秋光增产 8,1999 年续试平均亩产 6918 公斤,比对照秋光增产 107,1999 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687公斤,比对照秋光增产36。 栽培要点:在吉林省 4月上旬播种,5 月 20日左右插秧。 盘育苗每盘播催芽种5060 克,旱育苗催芽种每平方米播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9 号(大豆原名:汾豆 53 号) 特征特性:紫花,棕毛,圆叶,无限结荚习性。 平均生育期 ,株高 效分枝 ,单株有效荚数 ,单株粒数 ,百粒重 皮黄色,浅褐脐,圆粒。 平均粗蛋白质含量 产量表现:2002 年参加黄淮海中片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 斤,比对照鲁豆 11 增产 极显著);2003 年续试,平均亩产 斤,比对照鲁豆 11 增产 极显著);两年区试平均亩产 斤
007(原名:津优 9702 水稻) 品种来源:津稻 521/武育粳 3号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常规稻品种,在黄淮地区种植全生育期 对照豫粳 6号迟熟 1天。 株高 99厘米,每穗总粒数 实率 千粒重 瘟病 3级。 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 垩白米率 5%,垩白度 胶稠度 8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 产量表现:2002 年参加北方稻区豫粳 6号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 对照豫粳 6号减产 不显著)
2、 增产。 栽培技术要点:1、种子处理:播种前晾晒,用种衣剂包衣;2、播种:播种前整平土地,亩施农家肥 1000 公斤,随种施口肥磷酸二铵 10 公斤,硫酸钾 10 公斤,硫酸铵 15 公斤。 条播、穴播均可,播种量每亩 8斤。 行距 30 厘米,播深 2米,播后镇压或踩格子;3、化学除草:出苗后每亩用快杀稗、60%丁草胺 斤,农思它 斤,混合兑水喷雾;4、田间管理:在出苗、分蘖、孕穗
2、黄色,无芒。 糙米率 78,精米率 整精米率 532,粒长 60 毫米,长宽比24,垩白率 78%,垩白度对4,透明度 3级,糊化温度 48 级,胶稠度5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 全生育期 148天,比对照汕优 63迟熟 2天。 丰产性好,产量高,米质一般,感白叶枯病、稻瘟病。 1998 年参加南方稻区区试,平均亩产 55426 公斤,比对照汕优 63增产 72,续试,平均亩产 61029 公斤
2、 产量表现:2002 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优质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 对照汕优 63 减产 不显著);2003 年续试,平均亩产 对照汕优 63 增产 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 斤,比对照汕优 63 增产 2003 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斤,比对照汕优 63 增产 栽培技术要点:1、培育壮秧:根据当地种植习惯与汕优 63 同期播种,秧龄控制在 40 天左右;2、移栽:采用宽行窄株栽插
2、2002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 对照豫麦 49号增产 极显著);2003度续试,对照豫麦 49号增产 显著)。 2003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对照豫麦 49号增产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 10月上中旬,适宜基本苗每亩 12播适当增加播量。 施肥 N、P、K 搭配比例以 1:1:宜。 在弱筋小麦适宜区种植时,为稳定品质,施肥原则上以底肥为主,春季及生育后期一般不追肥。
1、名辽早 1 号) 鲜早白玉米(原名辽早 1 号),是辽宁省辽阳市农科所育成的一个适合鲜食的白玉米新杂种。 用早舒 512 为母本,与 配而成。 它高产、高抗、综合性状优良。 辽宁省和 2000 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生育期 105 天(辽阳),自出苗至采鲜穗 80 天。 一般 5 月 1 日出苗,7 月 18 日可采收鲜穗上市。 株高 218 厘米,穗位 米。 株形紧凑。
8(原名绵阳 311)(小麦) 选育单位: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审定情况:1996 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9 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品种审定编号:国审麦 990003。 品种来源:l4/绵阳 11 号。 特征特性:弱春性。 幼苗半匍匐,分蘖力强,株高 84 厘米。 穗长方形,长芒,白壳。 籽粒长卵圆形,粒色浅红,粉质,千粒重 42 克。 蛋白质含量
号(原名连 8671)(水稻) 选育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审定情况:1997 年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9 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稻 990021。 品种来源:台湾稻。 特征特性:中粳中熟常规稻品种,株高 105 厘米,幼苗直立,较粗壮,叶片较窄,叶色淡绿,株型紧凑,挺直,剑叶短小上举,与穗平,主茎 56 节,主签总叶片 1516 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