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理论家、诗人、书法家。 “ 沁园春 ” 是 词牌名 ,“ 雪 ” 是 词的题目。 2. 《水浒》又称 《水浒传》 , 是一部以 北宋末年宋江起义 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 作者是 施耐庵 , 元末明初 (朝代 )人。 3.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 长篇章回体 小说 , 描写了 三国 时期的历史故事 , 作者是 罗贯中 , 元末明初 (朝代 )小说家。 4.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
(2)每 假借 . . 于藏书之家 假借: __借 __ (3)不敢稍 逾约 . . 逾约: __超过约定的期限 (4)以是 . . 人 多以书假余 以是: __因此 __ (5)又患无 硕 . 师、名人与游 硕: __大 __ (6)从乡之先达执经 叩 . 问 叩: __请教 __ (7)未尝稍降 辞色 . . 辞色: __言语和脸色 __ (8)援 . 疑 质 . 理 援: __引 , 提出
尽 ) 虚词 之 虽有千里之能 的 马之千里者 结构助词 , 宾语后置标志 策之不以其 道 代词 , 它 , 代指千里马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音节助词 , 不译 而 鸣 之而不能通其意 连词 , 表转折 , 但是 执策而临之 连词 , 表修饰 , 连接状语和谓语 食马者不知其能 千里而食也 连词 , 表承接 其 安求其能千里也 代词 , 代 “ 千里马 ” 食之不能尽其材 代词 , 代 “
. 一百 许 . 里 杂然相 许 . B. 猿则百叫无 绝 . 天下独 绝 . C. 疏条交映 , 有时 见 . 日 见 . 余 , 大喜曰 D. 在昼 犹 . 昏 神龟虽寿 , 犹 . 有竟时 3. 将下面的句 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021 恩施中考 )急湍甚箭 , 猛浪 若奔。 __(那飞腾的 )急流比箭还快 , 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__ (2)(2021 恩施中考 )负势竞上 ,
青海湖的夏天是避暑休闲的好 地方。 游客们漫步在湛蓝的湖水边 , ② 任凭凉凉的风吹动自己的脸庞 , 绵延的沙滩留下串串脚印 , 让思绪随着浪花四处飘荡。 我选第 __① __句。 修改后的句 子: __夏天的青海湖是避暑休闲的好地方。 __ 7.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A. 皇帝 有点儿发抖 , 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 B. 我们祖国之所以土地宽广 ,
. 辄尽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021 鄂州中考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醉翁亭也。 __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 , 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的 , 就是醉翁亭。 __ (2)(2021 鄂州中考 )醉翁之意不在 酒 , 在乎山水之间也。 __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 , 而在于秀丽的 山水之间。 __ (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 云归而岩 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斗、蛇 斗折蛇行 斗 , 名词作状语 , 像北斗星一样 犬牙 其岸势犬牙差互 蛇 , 名词作状语 , 像蛇一样;名词作 状语 ,像狗的牙齿一样 凄、寒 凄神寒骨 使动用法 , 使 „„ 凄凉 ,使 „„ 寒冷 鸣 如鸣 珮 环 使动用法 , 使 „„ 发出声音 虚词 而 乃记之而去 表承接关系 隶而从者 表并列关系 潭西南而望 表修饰关系 以 以其境过清 介词 , 因为 卷石底以出 连词 , 而
点、分析论点、总结论点这一角度切入解题,顺序为论点 →对论点的证明 (分论点或论据 )→对论据的总结 ,其中“对论据的总结”部分的顺序一般可以由结论句中的 相关词语的顺序来决定。 青海中考真题及模拟演练 1.(2021新疆中考 )下面语段文字的恰当顺序是 ( D ) ① 它通常在白天爬升至平流层 20千米至 30千米的高度 , 将太阳能最大限度地转存到储能电池中 , 夜晚则逐渐降至 15千米至
中秋云尽出沧海,半夜露寒当碧天。 轮彩渐移金殿外,镜光犹挂玉楼前。 ” 在宋代,中秋节已成为民俗节日。 文人沿袭赏月古风,但其情趣大异于唐人。 唐人大多由月亮的清辉联想到河山的壮美,友朋千里,邀赏明月,诗酒风流,如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 “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 ,就借秋月抒发了感物怀人的情思。 宋人常以月之阴晴圆缺,喻人生变化无常,苏轼《中秋月》 “
活状态以及表现了对生活在这种状态下的人的怜爱等内容。 ④ 更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 通过 “ 独木舟 ” 这一事物,更能表现出 “ 我 ” 对丈夫的爱。 【解析】 这道题可从结构、内容角度分析。 结构上主要是从线索和上下文的关系 、 和题目的关系角度考虑。 这篇小说围绕 “ 独木舟 ” 展示 , 从想买独木舟写起 , 到发现独木舟、买下独木舟 , 文章结构十分清晰。 内容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