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
分布与为害】各玉米产区都有发生。 特别在收获期多雨潮湿,贮藏期通风不良,发病较重。 由禾本科镰孢菌(、青霉菌(、曲霉菌(等侵染所引起。 曲霉菌中的黄曲霉菌(仅为害玉米,并产生有毒代谢物质,引起人和家畜家禽中毒。 【症状】主要在果穗和子粒上发病,被害果穗顶部或中部变色,并出现粉红色、蓝绿色、黑灰色或暗褐色、黄褐色霉层,即病原菌的菌丝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籽变红褐色,无光泽,不饱满,质脆
1、以利用玉米茎叶做天然遮荫屏障,依赖太阳的辐射热和原料发酵产生的热,以满足菌丝和子实体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热量,且大面积栽培不受条件和设备的限制。 现将玉米套种草菇的技术介绍如下。 一、原料的酿制及发酵处理。 选择优质无霉变的棉籽壳、麦秸、玉米秆、棉花秆及稻草等,根据不同的原料,分别采用粉碎、碾扎、切段等处理。 各种培养料配制:麦秸粉、玉米秆、棉籽壳或棉花秆粉各 29%,用 5%的石灰粉拌匀后
1、西省潞城市潞华办事处侯家庄村村民赵堂则,是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是远近有名的“科技迷”。 2004,他在自家的 1 亩土地上采用“水果玉米套种萝卜,复播大白菜套种小油菜”的种植模式,进行了农业生产尝试,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现将该技术进行总结,以供广大农民朋友参考。 一、种植模式。 以 20 厘米为垄距,60 厘米为垄宽,每垄两侧种植 2 行玉米,株距 25米,行距 45米,每亩种植
不仅具有清新的玉米香味,而且进一步提高了玉米和牛奶的营养价值,同时,提高了玉米的经济效益。 浸泡将玉米在 40温水中浸泡 24 小时以上,直至其完全吸水膨胀。 判断方法:纵向剖开玉米粒,中心无白色粉点则为浸泡完成。 打浆、过滤用 50以下温水打浆,料水比为 15,然后用 200 目滤布过滤,浆汁备用。 液化在玉米浆汁中加入液化酶,用柠檬酸调 为 6,加热至 95,并保温 1小时。
玉米行间套种秋黄瓜,玉米采青穗提前上市,玉米秸秆用作黄瓜支架及苗期遮阳,黄瓜收获后种大蒜,该种植模式经济效益较好。 茬口安排春玉米于 5 月上旬播种,大小行种植,大行距 90 厘米,小行距 25 厘米,株距 25 厘米。 选用农大 108 等品种。 播前每亩施磷酸二铵 20 公斤、尿素25 公斤、氯化钾 15 公斤及适量有机肥。 7 月中旬在玉米大行内播种 2 行黄瓜,行距 40 厘米
米穗期是指从拔节期到雄穗开花期这一段时期,夏套玉米或夏直播玉米一般需要 2530 天。 玉米穗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是生长最旺盛的时期。 玉米喜温,穗期生长发育要求的适宜日平均气温为 2024,较高的温度利于茎叶生长和雄雌穗分化形成。 穗期需水量较多,占总耗水量的 1/3,适宜的土壤相对湿度为 70%80%。 玉米抽雄前后是水分“临界期”,土壤干旱会引起小花大量退化
、工艺渣程玉米预处理泡浆米浆滤配质菌却种发酵发酵品二、操作要求1、玉米预处理:挑选无霉变的优质玉米粒,除杂后用粉碎机去皮,去皮尽量完全,以免产品因粗糙而影响口感。 2、浸泡磨浆、过滤:用 6的水浸泡玉米至粒中心吸水软化,用 7 倍的80热水掺拌磨浆(胶体磨),得到玉米浆。 用 100 目筛过滤除去粗渣。 3、调配均质、杀菌冷却:玉米酸奶最佳配方为:玉米浆:牛奶=1:2,蔗糖加入量为 10
1、玉米丝黑穗病和黑粉病发生规律有何不同?玉米丝黑穗病和黑粉病都是真菌引起的病害。 (1)丝黑穗病:是一种系统侵染性病害,即 1 年只有 1 次侵染。 病菌以厚垣孢子在土壤、粪肥中越冬,成为第二年发病的主要侵染来源,附着在种子表面的厚垣孢子也可传病。 玉米播种后,厚垣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结合后产生侵染丝,从芽鞘、胚轴、幼根侵入。 病菌侵染时期为白尖期至七叶期以前,以三叶期以前侵染率最高,即播种后
1、米丝黑穗病俗名火烟苞、乌米、灰苞等,是玉米生产上的常见病害。 随着杂交玉米的推广和种子的大量调运,本病逐渐扩展,在某些地区,已成为危害性严重的病害。 如云南省麻栗坡县董干镇 2003 年连片发病面积近 3000 亩,发病株率一般为 20%30%,严重的达 40%50%。 一、发病症状该病主要危害玉米的雌穗和雄穗,一旦发病,通常全株无一实粒。 有病雌穗除苞叶不受感染外,全部果穗变成一团黑粉
1、米、灰苞等,是玉米生产上的常见病害。 随着杂交玉米的推广和种子的大量调运,本病逐渐扩展,在某些地区,已成为危害性严重的病害。 如云南省麻栗坡县董干镇 2003 年连片发病面积近 3000 亩,发病株率一般为 20%30%,严重的达 40%50%。 一、发病症状该病主要危害玉米的雌穗和雄穗,一旦发病,通常全株无一实粒。 有病雌穗除苞叶不受感染外,全部果穗变成一团黑粉,而外观完好,不易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