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 号特征特性:该品种为甘蓝型春性质不育三系杂交种。 全生育期 134 天左右,与对照青杂 1 号相当。 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有裂叶 23 对,叶缘波状,腊粉少,无刺毛。 花瓣黄色,花冠椭圆形,花瓣侧叠。 株高 171 厘米左右,分枝部位 62 厘米左右,匀生分枝。 平均单株有效角果数 ,每角粒数 ,千粒重。 区域试验中田间调查病害结果:菌核病平均发病率 病指 抗性优于青杂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特别加强管理。 油菜的蕾薹期是油菜早发稳长达到根强、杆壮、枝多,为争取角多、粒多、粒重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也是油菜吸收氮、钾养分最多的时期,此阶段氮、磷、钾营养供应充足与否,对单株有效分枝数和角果数有主要的影响。 湖北地区油菜蕾薹期是从元月底至 3 月上旬,约为 30 天左右时间,此阶段,气温逐渐回升,光照时间逐渐增长,雨量充沛,自然气候对油菜生长发育非常有利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菜苗期缺乏氮、磷、钾、硼等营养元素,可以通过叶色变化快速诊断,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防治。 菜苗期缺氮,植株长势不旺,叶瘦小,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花青素增多,导致叶色变淡、发黄,后转为红色。 叶色变化由基部老叶开始,逐步向上扩展;从叶缘开始,逐步扩展至整个叶片。 防治措施:苗期用稀粪水(或尿素对水)泼浇;越冬前结合追施腊肥深施碳胺。 在根部追肥同时,叶面喷施 1%的尿素水溶液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要推广水稻茬免耕移栽油菜技术;水稻茬免耕直播油菜技术;棉花茬油菜免耕直播和移栽技术。 推广油菜免耕技术,每亩投资 10 元克无踪除草灭青,节省投资 4050 元机耕费,技术操作到位,油菜还可增产 510%,各地要大力抓好这一提高劳动效率,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重大技术改革,促进油菜增产,农业节本增效、农民增收。 具体操作要点:一水稻茬免耕移栽油菜:1、选用双低油菜品种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菜菌核病又名茎腐病,苗期到成熟期都会发生,以终花期到成熟期发病较重。 病菌主要危害油菜的叶、叶柄、茎秆、花和荚。 油菜菌核病是铜仁地区油菜的主要病害之一,常年自然病株率 20%30%,自然病指 1015。 2002 年在该地区严重发生,病情为历年之最。 2003 年 5 月中旬,笔者调查了 90 块典型田块,自然病株率为 1%100%,平均 自然病指为 3100,平均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植草菇具有出菇快(播种后 6 一 7 天可现蕾),杂菌少(鬼伞等杂菌很少),周期短(8可收完第一批,三批收完只需 17产量高(生物学效益一般为 24等优点。 选料。 当年油菜收割脱粒后,油菜壳堆积起来,防止雨淋。 选用油菜壳颜色金黄的作料。 培养料的配制。 先把料曝晒 2,再配制培养料:油菜壳 90、石灰 3%、草木灰 5%、麦麸或米糠(需 2)2,敌敌畏 50,多菌灵 50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发生及为害由于去冬今春气温较低,致使全县油菜的生育期推迟 710 天。 预计低坝地区3 月中旬进入盛花期。 据县气象局的天气预报:3 月 12 日14 日小雨,3 月 17日19 日小到中雨,有利于菌核病菌的侵染和流行。 据我站 3 月 10 日系统调查,油菜菌核病平均病株率为 216),比上年的 16%低 百分点,已达到防治指标。 二、发生趋势预计今年为中等发生年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防治 油菜移栽缓苗后的大田生长前期,有时出现叶片发红发黄、叶心卷曲、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生长发育不良等僵苗现象。 防治油菜僵苗要在调查其僵苗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干旱或渍害引起僵苗干旱不仅引起植株缺乏水分,而且也伴随缺素症状,如叶片发红、发紫。 田间调查,土壤表层发白硬化,甚至龟裂,晴天中午植株可能有萎蔫现象;也可能由于移栽田排水不良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菜移栽缓苗后的大田生长前期有时出现叶片发红发黄、叶心卷曲、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生长发育不良等僵苗现象。 防治油菜僵苗要在调查其僵苗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采取措施。 干旱或渍害引起的僵苗干旱不仅引起植株缺乏水分,而且也伴随缺素症状,如叶片发红、发紫。 田间调查,土壤表层发白硬化,甚至龟裂,晴天中午植株可能有萎蔫现象;也可能由于移栽田排水不良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称菌核软腐病,是世界范围的油菜主要病害,居中国油菜三大病害之首。 其发生普遍,危害严重,严重影响油菜的产量和质量,中国以长江流域最严重,轻病年减产 1020,重病年减产达 50左右。 1 油菜菌核病菌源油菜菌核病由子囊菌亚门的核盘菌侵染引起。 在菌核病侵染循环中,菌核是越冬越夏及抵抗不良环境的休眠体。 菌核呈不规则形,鼠粪状,表面黑色,内部粉红色,在适宜的条件下